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3251
课程名称: 心理学与生活
英文名称: Psychology and Life 课程类别: 通识课 学 时: 32 学 分: 2
适用对象:非心理学专业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把心理学理论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心理学这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一般大众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程在突出基础心理学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和普及性。共有十二个专题,既包括导论性质的心理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等,又包括心理过程为主体的感知觉和意识、学习与认知、智力与创造力等章节,以及行为和心理动力、人格等阐述个性心理的内容,并把成长与个体心理发展、压力管理与健康心理学等归入课程体系的范畴。意在加强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内容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图表、生动的日常生活案例和趣味实验。
Psychology and Life links the psychological theory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work and study. It introduces psychology in an accessible way and focuses on its application in real life. 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e scientificity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takes readability and popularity into account. There are twelve topics, including an introductory one about the objects, history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topics devoted to psychological process like sensory perception, consciousness, learning,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It also includes topics that explain individual traits like behaviors, psychological force and personality, and those that dwell on growth,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essure management and health psychology.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stresses plain but appealing language, clear and simple charts, vivid cases of daily life and interesting experimen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将课程定位为“心理素质拓展课”。即在短短的36个学时的学习中,以轻松愉快、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学生勾勒心理学世界的简易图谱,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原理与研究方法,训练心理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拓宽心理学素养,使学生对心理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指导、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可以说,“心理学与生活”将成为非心理学专业、非师范类大学生了解心理学、了解自己的入门课程。
本教材的宗旨是: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学生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应用。建设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能结合自身情况产生合理的认知方式,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各种困惑的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即生活的幸福指数)。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 2.掌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心理的实质 3.了解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心理学
2)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 3)心理学的目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心理学
知识点: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辨识心理学与伪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学从何而来 1、主要内容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科学心理学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当代心理学中关于行为分析的五种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他们分别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结合这五种理论观点分析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三节 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 1、主要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心理学的相关职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知识点:心理学的相关职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你比较喜欢心理学哪些领域研究?
第四节 心理学如何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 1、主要内容
1)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式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式
知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心理学使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对你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各有什么作用?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1、主要内容
1)心理学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 2)心理学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
3)心理学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批判性思维
知识点:心理学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通过心理学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 (三) 思考与实践
1.心理学对你的生活会有哪些帮助?
2.如何运用理学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以讲授为主。“第三节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除讲授外,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教学班级按6-7人一组,每小组负责进行心理学某一分支学科的综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本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意义、2-3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准备时间为3周。小组研究成果以WORD文档(不少于2000字)和PPT(课堂演示5分钟)的形式展示。
第二章 脑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讨论神经系统的本质功能
2.解释什么是神经元以及它们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3.识别脑的层次和结构,并概述这些结构的功能 4.解释遗传和进化心理学如何加深我们对行为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因、进化和行为 1、主要内容
1)遗传的物质载体 2)行为遗传学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遗传
知识点:行为遗传学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你如何看待行为遗传学的方法?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活动
1、主要内容
1)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 2)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周围神经
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神经系统有哪些部分呢?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
1、主要内容
1)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 2)神经冲动的传导 3)神经元的联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神经元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研究者如何研究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 大脑的机能
1、主要内容
1)脑的感觉机能系统 2)脑的运动机能系统 3)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
4)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大脑
知识点: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当大脑割裂成两半时会发生什么呢?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1、主要内容
1)内分泌系统及其基本功能 2)内分泌的活动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内分泌
知识点:内分泌系统及其基本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内分泌紊乱对人体有何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遗传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三章 成长与个体发展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说明心理学家是如何理解发展的 2.描述儿童从胚胎到青春期的发展过程 3.讨论成人的发展和老化的积极方面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胎儿期心理发展 1、主要内容 1)生理发展 2)认知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 胎儿期
知识点:胎儿期心理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孕育到胎儿出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节 童年和青少年心理发展 1、主要内容 1)生理发展 2)认知发展 3)社会性发展
4)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童年、青少年
知识点: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心理学中的争议: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三节 成年期心理发展 1、主要内容 1)生理发展 2)认知发展 3)社会性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成人生理发展
知识点:成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成年期认知的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第四节 死亡和濒临死亡 1、主要内容
1)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学观点 2)关于人在濒临死亡时的心理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死亡
知识点:关于人在濒临死亡时的心理发展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的心理学观点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儿童是如何做出是非推理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四章 人类感官与感知觉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
2.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本章阐述的心理学原理解释有关的心理现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1、主要内容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基本规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感觉
知识点:感觉的基本规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感觉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第二节 视觉和听觉现象 1、主要内容 1)视觉 2)视觉现象 3)听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视觉 知识点:视觉现象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感觉有哪些种类?
第三节 知觉的组织过程 1、主要内容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基本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知觉
知识点:知觉的基本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感觉与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四节 错觉 1、主要内容 1)错觉现象 2)错觉的分类 3)错觉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错觉
知识点:错觉的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简述错觉的相关理论。 (三)思考与实践
1.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空间知觉中,人们如何运用视觉解释周围的世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对于“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特性”两部分内容主要通过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其中的现象。
第五章 意识与心理状态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专题教学使学生掌握意识心理状态的关系。 2.运用意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意识体验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意识 2)白日梦和幻想 3)意识的种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意识
知识点:意识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人类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各种意识的看法。 第二节 睡眠 1、主要内容 1)睡眠需要 2)睡眠周期 3)睡眠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睡眠 知识点:睡眠阶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怎样看待睡眠对人们的心身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节 梦 1、主要内容 1)梦境的内容 2)梦的分析 3)梦与创造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梦
知识点:梦与创造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一些人总是很有兴趣去记住并且解释自己的梦,而其他人则可能对梦很不在意。你对梦是怎么看的?你认为梦和释梦可以促进自我察觉吗?
第四节 注意 1、主要内容 1)注意的种类
2)注意的品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注意
知识点:注意的品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有哪些品质?
第五节 意识的特殊状态 1、主要内容 1)催眠
2)冥想 3)幻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催眠
知识点:冥想、幻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幻想与幻觉有什么区别?如何识别? (三) 思考与实践
注意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请结合注意的品质,分析如何培养注意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第四节梦”除讲授外,开展1课时的课堂讨论,请同学课堂现场分析一些经典的梦的案例,特别是对梦的情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自身情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六章 学习与认知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解释什么是学习 2.描述经典条件反射 3.理解观察学习 4.概述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条件反射 1、主要内容 1)无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反射
知识点: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第二节 认知学习 1、主要内容
1)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认知
知识点: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区别?
第三节 记忆与遗忘 1、主要内容 1)记忆过程 2)遗忘
3)记忆策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记忆、遗忘 知识点:记忆策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抵制学习中的遗忘? 第四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 1、主要内容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种类 3)思维的过程 4)问题解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思维
知识点:问题解决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三)思考与实践
1.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区别于感知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念有哪些种类?
3.常见的推理类型有哪些?
4.有什么心理因素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在“第四节思维与问题解决”中穿插一些具体问题解决的实例,以便开拓学生的思维。
第七章 行为与心理动力 (一)目的与要求
1.有关动机的几种心理学观点
2.解释人们进食以及饮食过度和节食的动机 3.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被驱使达成目标 4.总结影响情绪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要层次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需要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层次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需要
知识点:需要层次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需要有哪些种类? 第二节 动机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动机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的种类 4)动机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动机
知识点:动机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有哪些动机理论? 第三节 意志行动
1、主要内容
1)意志与意志行动 2)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意志品质与培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意志
知识点: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培养意志品质? 第四节 情绪调控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情绪 2)情绪的功能 3)情绪的种类 4)情绪调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情绪
知识点:情绪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情绪的生理、认知和情感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产生情感和行为的?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一些人一直努力追求卓越?
2.我们如何分辨同他人是高兴还是悲伤呢?
3.哪些生理机制调节饥饿驱力?哪些心理过程在发挥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第四节情绪调控”除讲授外,教授学生完成身心放松训练,以1课时集体进行音乐放松训练,要求学生接下来2周每天独立进行15分钟的放松训练,并对每次训练进行详细记录,特别是每次训练后的身心体会。
第八章 智商与智力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智力的概念、智力结构的理论; 2.掌握不同种类的心理测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力的结构 1、主要内容 1)智力的含义 2)智力的因素
3)智力结构的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智力
知识点:智力结构的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什么是智力?智力结构的理论有哪些? 第二节 智力测验与智商 1、主要内容
1)智力测验的含义 2)智力测验的种类 3)智力测验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智力测验的种类 知识点:智力测验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运用不同智力测验对自己的智力的评估。 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 1、主要内容 1)智力的发展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智力的发展
知识点: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影响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节 创造力 1、主要内容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测验 3)创造力的培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创造力 知识点:创造力测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智力测验?如何看待智力测验?
2.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分析自己在智力发展上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第二节智力测验与智商”,除讲授外,由学生自主登陆.毅心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完成标准瑞文推理测验和高级瑞文推理测验。
第九章 人格与人格评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理论 2.掌握不同种类的人格评估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格的类型与特质 1、主要内容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征 3)人格的类型 4)人格的特质
5)人格的心理动力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人格
知识点:人格的心理动力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你怎样看待人格的心理动力观?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1、主要内容
1)不同心理学流派对人格形成的解释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人格的培养与完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不同心理学流派对人格形成的解释 知识点: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第三节 人格的评估 1、主要内容 1)问卷测验 2)投射测验 3)情景测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问卷测验
知识点:投射测验、情景测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人格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特征?
2.结合所学的人格理论,分析个人的人格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第三节人格评估”穿插几个经典的人格评估量表,如卡特尔16PF、MBTI职业性格测验、气质类型量表等,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测验观。要求学生在对自己人格进行评估后,撰写2000字的论文论述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第十章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一)目的与要求
1.定义压力并确认其来源 2.解释人们如何应对压力 3.概述应对压力的策略 4.概述怎样促进你的健康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压力的来源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压力
2)压力来源于哪里 3)大学生压力来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压力
知识点:压力来源于哪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析自己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第二节 压力与身心健康 1、主要内容
1)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2)由心理压力所导致的心理与生理症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健康
知识点:由心理压力所导致的心理与生理症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 第三节 压力管理 1、主要内容
1)压力管理 2)压力的体验
3)降低心理压力的基本方法 4)大学生提高抗压能力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压力管理
知识点:降低心理压力的基本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降低心理压力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三)思考与实践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伦敦的居民胃出血的现象普遍的增加,医生很奇怪,吃东西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2.有心理学研究者请一百个大学生看恐怖片,看完后抽血,另外还请一百个大学生看风光片,看完后也抽血,结果发现看恐怖片的人免疫力下降,而看风光片的人免疫力没有下降。这是何原因?
3.有一个用动物---小白鼠做的实验:二十个小白鼠过三个月之后请出十个,然后将它们处理掉拿出胸腺等等进行检查,再过几个月将十个小白鼠拿出来进行处理,发现后面这十只小白鼠的免疫系统很差,这又是何原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 第十一章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一)目的与要求
1.描述心理异常的表现
2.描述几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特征 3.评价心理治疗的效果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正常与的区分 1、主要内容
1)心理异常的标准 2)心理异常的分类
3)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心理异常的标准 知识点: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怎样判别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类别?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常见类型及其心理成因 1、主要内容 1)焦虑障碍 2)分裂性障碍 3)心因性身体障碍 4)情绪障碍 5)精神分裂症 6)性心理障碍 7)人格障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焦虑障碍、分裂性障碍、心因性身体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
知识点:心理异常的常见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方法 1、主要内容
1)精神分析疗法 2)行为疗法
3)理性情绪疗法 4)来访者中心疗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知识点:心理治疗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将主要心理治疗的方法运用到现实中。 (三)思考与实践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应对压力? 2.心理异常的表现有哪些?
3.学习了心理异常的内容后,你认为应该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列举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障碍案例,提高学生对自身和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并能对心理正常与异常进行初步的鉴别。
第十二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心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描述人们是怎样认识社会 2.确定社会环境怎样影响人们 3.理解人际交往的本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 1、主要内容
1)人际交往的含义 2)人际吸引 3)爱情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人际交往 知识点:人际吸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二节 社会知觉
1、主要内容 1)自我知觉
2)对人的知觉:印象形成 3)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自我知觉
知识点: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你是如何理解刻板印象? 第三节 社会影响 1、主要内容 1)社会促进 2)社会惰化 3)从众
4)服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从众、服从
知识点:社会促进、社会惰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影响从众的因素包括哪些?如何理解群体特点对从众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人们利用哪些信息对他人形成印象?
2.简述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对于人际交往的一些特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1-2个大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环节 第一章 走进心理科学 第二章 脑和行为的生物学 第三章 成长与个体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和知觉 第五章 意识体验和心理状态 第六章 学习与认知过程 第七章 行为与心理动力 讲讨论实测验其他教小课 课 验 课 学环节 计 3 3 2 3 3 2 3 2 2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第八章 智力与智力发展 第九章 人格与人格评估 第十章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第十一章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第十二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心理
说明:本课程一般是开48学时,由于学生的课程多,缩少到16课时,由学生自学,但制定48学时的大纲才符合课程的体系要求。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美]库恩著.郑钢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美]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著.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美]桑特罗克著.吴思为等译.心理学和我们.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4][美]韦德,塔佛瑞斯著.白学军等译.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美]拉瑟斯,瓦伦丁著.尤瑾等译.当代心理学导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加拿大]斯塔诺威克著.范照等译.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张厚粲著.大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崔丽娟.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朱文玉.人体生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
[12]魏景汉,阎克乐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13]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孙久荣 .神经解剖生理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美]霍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7][美]莫里斯等著.张继明等译.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德]波佩尔著.李百涵等译. 意识的限度──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梁宁建.心理学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0]汪云九,杨玉芳.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1] 刘青著.生活中的心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2] [美]津巴多等著. 王佳艺译.普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3]张朝,李天思,孙宏伟.心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4]牧之,张震.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25]21世纪的心理学:2010健康人/ healthypeople
[26]颜世富编著.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7][台湾]吴静吉著.心理与人生.大众文艺出版社.1993 [28]马绍斌著.心理保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29][英]Helen Kennerley 著. 施承孙,宫宇轩译.战胜焦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0]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1998 [31]乐国安,社会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2]周晓虹.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3]S.E.Taylor L.A.Peplau D.O.Sears 著,谢晓非,谢冬梅,张怡玲,郭铁元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4]肖汉仕.社会心理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赵中天.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6]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37]邹海燕.社会心理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 李美华 修订日期: 2016年3月 大纲审定人: 李美华 审定日期: 2016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