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主要海湾水环境 质量通报

来源:知库网


福建省主要海湾水环境

质量通报

(2014年第一季度)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O一四年四月印发

根据2014年第一季度我省13个主要海湾和平潭海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经分析评价,现将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如下:

一、 主要海湾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质状况

2014年第一季度,我省13个主要海湾和平潭海域海水水质监测面积5148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比2013年第四季度略有减少。

13个主要海湾和平潭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如上图所示,大部分海湾以劣四类及第四类海水水质为主,主要原因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高,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占总监测站位的比例分别为86.9%和85.7%。

闽江口琅岐岛西南侧局部海域粪大肠菌群和化学需氧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海域大肠菌群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厦门南侧海域粪大肠菌群和石油类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二)主要功能区水质状况

2014年第一季度,主要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如下:

- 1 -

农渔业区

监测的农渔业区海域面积2160平方公里,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富营养化水平保持较高水平。 港口航运区

监测的港口航运区海域面积628平方公里,符合功能区要求的海域面积为210.6平方公里,占监测港口航运区海域面积的33.5%,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 海洋保护区

监测的海洋保护区海域面积320平方公里,宁德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和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水水质由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偏高,难以满足保护区海水水质要求。 旅游娱乐区

监测的旅游娱乐区海域面积98平方公里,由于粪大肠菌群或悬浮物含量偏高,闽江口旅游娱乐区不符合功能区要求。 工业与城镇建设区

监测的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海域面积380平方公里,由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偏高,功能区海域为第四类或劣四类海水水质。 (三)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趋势

2014年第一季度,大部分海湾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较去年第四季度含量有所降低。

- 2 -

13个主要海湾和平潭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趋势

13个主要海湾和平潭海域无机氮含量变化趋势

二、原因分析

2014年第一季度,三沙湾等海湾正处于海带等大型藻类的养殖期,藻类生长过程中吸收了较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主要海湾水质有所好转。

闽江口琅岐岛西南侧、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海域大肠菌群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厦门南侧海域粪大肠菌群和石油类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是由于陆源污水或船舶排放引起。

三、意见和建议

- 3 -

2014年第一季度,我省主要海湾水质状况虽略有好转,但是氮磷含量依然偏高,有可能成为赤潮发生的诱因。建议各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赤潮监控区做好高频率、高密度的定点定时监测,对监控区发生的赤潮做到及时发现、有效防灾。当海上赤潮发生时,安排相关监测单位对赤潮进行跟踪监测,采取防控措施,组织技术人员指导渔民进行防治,减少和避免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针对闽江口和晋江入海口海域粪大肠菌群含量超出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现象,建议福州市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对侵占河道的堆放垃圾、养殖畜禽、开设饮食摊档等行为加强管理,确保沿河污水达标排放。

分送: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外经贸厅,省监察厅,省旅游局,省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环保处,省政府办公厅农业处,省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沿海设区市、县(市、区)海洋与渔业局。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厦门大学,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各设区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