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教学
摘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专业而基础的课程。数学的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作用,大到统计宏观经济数据,小到日常买菜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用。数学演算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给科研成果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许多科研项目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原因都在于无法突破数学中的遇到的瓶颈。经年累月的数学学习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人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对人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是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启蒙式 教学
小学数学课较幼儿园的节奏比较快,容量比较大,要求比较高,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理论及时地去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师做好小学数学启蒙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游戏教学法,是数学启蒙新教法的纽带
幼儿的学习绝不能采取教室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应当采取为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原则是参与、实践、愉悦、感悟,做到边玩边学、玩有所得,常玩常新。从想玩到想学、爱学。诸如凑拳、找朋友、抓小鸡、丢手绢、等传统游戏都可以注入新的学习的内容。游戏教学法还提倡竞赛、评比,以激励幼儿一心向上的竞争精神,锻炼幼儿应试、应变的良好心理素质。游戏教学法贯穿于上述五种方法之中,是数学启蒙新教法的纽带。
二、培养学生,加强记忆
培养学生的代入感乘除法的计算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乘除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应该从简单入手先让学生体会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比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对除法的讲解,“超市里1袋饼干8元,请问买4袋饼干需要多少钱?”对于像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8和4这两个数字有了了解,整句话也就不难理解,就是一个经典的买东西结账问题,学生在生活中也体会过很多次,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被代入学生生活中,就能替换成“如果我去买4袋8元的饼干”。然后,把解题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循序渐进引导出乘法的运算。我们最终是要达到8×4这样的运算,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出8×1、8×2、8×3这样的运算,让学生代入情景,“你和你的同桌一人买1袋8元的饼干,一共要付多少”同学们就会开始讨论,会得出8+8=16、8+8+8=24、8+8+8+8+8=32这样的结论,同学们通过思考确实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此时老师就能引出乘数这个概念了,告诉他们8×4=8+8+8+8,8×4的意思就是代表4个8相加,特别是当学生经过一番动脑之后就更能理解乘法的意义了。最后,多举几个别的与例题相像的问题,比如买6瓶3块的饮料、吃2个7块的冰激凌,让学生举一反三,更加透彻的体会乘法带来的算术简化。对于背诵乘法表也不再是死记硬背,学生也能设想出情景并且把计算代入其中,加强记忆。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多让孩子动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把不好操作的转为好操作的,这样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老师可和孩子一起做数学游戏,通过有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例题:有两堆石子,如果从第一堆中取5粒石子放到第二堆中,则两堆的石子数相等,由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关于这两堆石子的什么判断?这道题显然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同
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
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参与度不够高。一直以来总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听讲记录笔记。但是这种课堂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学生发言,一个气氛活跃的集体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帮助。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例如,一个关乎实际生活的小问题,“全班同学要一起出去春游,现在有两种交通工具备选方案,分别是大型的专车和小型的专车,大型的专车每辆可以坐18个人,小型的专车每辆可以坐12个人,其中大车包车的价格为一辆50元,小车为一辆30元,全班一共有36个人,提问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哪种包车方案最为划算。”学生在思考这类实际生活的问题时,也训练了自己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老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交流碰撞。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五、要对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 其实在高年级数学中能够将数学学习得非常好的,不外乎两种学生,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另一种就是运算能力相当强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计算能力的培养却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如果在学生们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阶段,我们就对他们的计算上出现的一系列错误或是步骤不对的问题采用放纵的方式,那么,可想而知,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该会有多么不稳定。不是有一个关于计算的笑话吗?老师让学生们在考试答完题时不要骄傲,要注意认真审题,再次计算进行检查,可是一位计算能力很差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检查的时候,算了十次,得到十个答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教学阶段,有很多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注意的细节,这就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哪一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我们都要注意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这是我们作为学生们数学的启蒙导师所需要注意的,当然,我们能够给学生们最好的礼物,是让学生们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很充分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习惯的养成和思维的培养,我们最好采用的是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们能够在这个阶段进行很好学习。
【参考文献】
[1]余杨.小学数学“概率”的启蒙教育.读与写.2010/05.
[2]杨和谐。浅谈如何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2007/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