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采用“分层次教学” 实施因材施教

来源:知库网
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第5期(总第90期)2010年10月出版 .Ioumol ofN∞c}Ⅻ College No.5(Sum 9O)0c ̄2010 采用 “分层次教学" 实施因材施教 罗 亮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职教中心。江苏镇江212143) 摘要:为提高学生教学整体水平,促进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 次教学”的教学模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丰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 化、科学化。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班级授课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354(2010)05-0145-03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考的改革与逐年扩 的原则。实践表明:造成数学差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 招,使得同一年级中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能力的 力水平而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 差异相对突出。现行的传统班级授课制和素质教育的实 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 施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碰撞越趋激烈。同时随着教 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学的改革和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逐渐推广。班级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材施教,尽量发挥非智力因素。提 课制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它强调教学的统一.难以照顾 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会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有切实的保证。 长。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将几十个学生集于一堂。由于学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心理效应。对不同 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水平也有 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 差别。如果教师按同类教学。势必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 的切实目标,通过在自己的努力与他人的帮助下得到回 吃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职教院校尤其明显。这对 报,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激励他 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索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很不利 们,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的。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是 三、“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当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 一、“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 全面发展是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对各级各类人才 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层次教学通过把全班学生按知 提出的共同的质的规定。坚持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教育的 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 方向性和统一性,但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它要求 的具体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实施分层教 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准。但并不要求各 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重要的是优化师生关系。使 方面发展达到同等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 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风与 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教育目的应当有普遍的统 学风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马卡连柯曾说 一的要求,但又不是用一个模式来塑造人。在贯彻落实教 “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光辉卓越的表现 育目的的普遍要求的同时。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个别差 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方面 异,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 了。相反的,如果你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 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弥补现行教学模式的弊端。根 温柔,在谈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关 据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笔者提出了一种分层次教 心体贴学生.仍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所以教师不仅 学的组织形式,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全面提高的 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个性。更要利用自己渊博 目的。 的学科知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是把学生知识基础和 翘杰l平 鼻 律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 表明分层教学的 带卒亍娑孬谦 华獬 一 . “ 、 :{l 技 曲 鞘雨 .东翟拍 豫科 ,Il。 擞容内臼I∞关H拳点 峨 计卒 收稿日期:20l0 o6 l2 ,. 嚣餐文 嘴;融 瓤 尊 }目孥媾曲 同不 辩 。强锄出 作者简介:罗亮(I98奎 黼j^( 肇算徒 裳埠 教厣,审牵j 里姜研凳 辅辩菘 幸 吟三 南昌高专学报 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 助。形成一个团结发展、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四、“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方法 2010年 每个层次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基础性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重点针对A组学生。巩固他 们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注意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拓展性内 容针对B组学生,拓展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开阔知识视 野。A组学生只要求能听懂,不一定要掌握。而研究性内 l、学生分晨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质量 与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教是为学而教的。教师在教学中的 一容则主要针对C组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 究能力与创新精神,有能力的B组学生也可以参与讨论。 切工作。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教师讲授的 同时,在三个层次间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环环相扣。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和书本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知识在实践中转 化为自己的能力。如何对学生分层。是分层次教学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 第一是教学概念与练习分层。教学概念分层:对于A 分层的实质意义在于:把班内学生之间隐藏起来的 多样性差异用若干“层”揭示出来。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 环节上都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学生的 学习特点划分.主要有两条:一是基础因素。包括学生的 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 组学生要重视概念的引入。有些数学概念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出发,如集合、函数等;有些从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 问题出发。如无理数、复数等。从学生熟知的语育与事例 中提供材料。能使他们较好地掌握概念的实质。对于B组 学生.则应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对比来深化其对所 学概念的认识。如二次函数一一元二次方程m--次不等 等。另外一条是内部因素。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等特 征。根据这些特征确定出灵活而稳定、灵活而不稳定、不 式,一次函数一二次函数一指数函数一对数函数一三角 函数一反函数等之间的联系;乘方与开方、指数与对数、 导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对比。对于C组学生则应为概念配 灵活而稳定、不灵活又不稳定四种类型来分层。然后根据 学生意愿。结合实际情况,把类型相近的学生归类为同一 层次。最终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A组是学习较 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 生。C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拔尖的学生。 备多种练习题,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去进行应用, 在应用中达到切实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 第二是练习分层:为了巩固新知识,落实教学目标, 应分层提供课堂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掌握 知识。发展技能。练习可分为两个层次:达标性练习和提 高性练习。题目安排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练 习应有益于A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也有益于B组学生 2、麓学目标分层 一般在分层次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 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学习目标主要以教学大纲 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 地确定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各个层次的教 学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堂课可以制定 出三个层次的目标以便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A组学生 有所提高。还要有益于C组学生的充分发挥。这样才可使 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学效果 得以提高。 f31课后作业分层。数学教学的近期效果是通过练习 达到大纲目标,B组学生达到提高目标,C组学生则达到 与作业反馈出来的。而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和作 业的过程,又是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所必须的。对 A组学生的要求要低,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以模仿学会解基本的问题为主,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B组学生应起点略高于A组,以把握概念,掌握一 般解题方法为主。能解一些例题的简单变式和以一、二个 知识点的小综合题,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C组 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应用等方面提 高他们的水平,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或基本达到高层目标。 3、麓学过程分晨 分层次教学的真正实施。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这一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关 键。一般认为: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五个方面构成。由于在班 级授课制中教学手段大致相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只 有教学要求不同。因此,教学过程分层主要体现在每堂课 4、教学评价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 既面向全体解决共性问题,又因材施教面向局部解决个 性问题这两个方面。 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测试分层也是分层次 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由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不同。故达标的目标也应有所差别。测试应以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的题目,使A、 B、C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增强学 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并向纵深发展的兴 趣。命题时可将一份试卷分为I卷、n卷和附加题三部分。 I卷为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Ⅱ卷为层次题,按层次完 成;附加题为综合题,有能力的学生可完成(主要针对C (1)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故 解决教学过程分层问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分层。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一堂课开始的表现会影 躁 效果:因而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开端的导入, 弱蘸 讨 糯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听 课要求。从而保证课的顺利进行。上课开始时,可以利用 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的旧内容进行复习,以旧探新,引 出课题。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知识点的难度 分为三个羼魄 州 内离黼搀 摩_;fI硬 审窜. 媾 埤黉笨 带趣 握 屋害 售制定的学习目 第5期 翌塞!墨旦:坌星 墼堂::壅堕垦材施教 147 标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如A组要求达到60分以上:B组 则75分以上;C组为9O分以上。只要能完成学习目标。 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同阶段 的达标学生,鼓励向高一层次目标努力。同时用不断递进 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其逐层提高,最终达到 全部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弊端。而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 着分层次教学的效果。由于分层次教学的备课量较大。光 靠一个人的努力并非易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在以 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六、结论 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和思 五、“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分层次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 必须精通所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 维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 结构和各部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还需了解与该学科相 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 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分层次教 学体现了教育方针,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以情感 教育为前提,因材施教为原则,分类教学目标为评价依 据,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充 1、分屡次麓学。越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如知识基础、学习 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达到数学教学质量的 态度、智力水平等,还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 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了解全面.教学才 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反映。 2、进行分层次教学。麓师要处理好班级授课与个剐 辅导之阍的关系 全面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g奠宙.数学素质教棠精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6一l1. 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教学上,使 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能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 发,同时也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 量。 【2]顾书明,陈刽昆.教育学【M】。西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5:126--131. 【3】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261-270. 3、进行分屡次麓学.j|t师必须备好每一节乖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全国中 小学基本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大纲、一套教材。缺乏 【4](芙)B.S布鲁姆等.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6:34-37. [5]梅松富.创新教育模式全书[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9:115-119. 灵活性、多样性和弹性。实行分层次教学,必须打破这些 (上接第144页) 男衬衫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上下领的制图,由于领子的1:1 过渡。 一图在黑板上讲解太小,学生看不清,所以教师可以放大 几倍画。同时让学生学习所作图的检查方法,让学生先自 我检查作业,然后再交给老师批改,逐步把主动权教给学 生,但教师要把握方向。对于衬衫的款式变化图,可让学 生自学制图,通过教师当面批改作业,把学生未掌握的部 分作重点介绍。同时让学生收集喜欢的衬衫图片和结构 图资料,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初步设计,体验一下设计的 快乐。 对于裙装的学习.教师在讲清结构制图的同时要让 学生深入体会每个定数的含义。例如,从腰口线到饕围线 的距离是17cm。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结合所学裤 装的知识来理解。因为臀围线是腰口线至横裆的2,3处, 般上裆长26cm,则26x2/3 17.3,此定数就是这样得来 的。分析裙装款式的变化。可让学生结合前面已学过的知 三年级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育为辅。三年级重 点是西服和中山装,这一类制图纬向是“三分法”,而衬衫 是“四分法 .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制图要点。教师要逐步让 学生掌握制图方法。并能读鹰射图,看懂各类服装杂志上 的制图,让学生在制图的空间里自由飞翔,真正体会制图 乐趣。达到看到款式能独立制图的能力。教师则注意发现 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并抓住学生在自 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不断培养学生 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通过主题教学先让学生掌握基础 知识。再逐步过渡到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最后再过渡 到学生自己灵活运用。 识。在变化的主题下学习。 学生动脑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制图,就会找到 解决问题的各种各样的、有创意的方法。教师要激发、鼓 励、指导学生完成个人主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学 会自觉思考。自我充实。这一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学习服 装制图时。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 三、放手(适度) 在三年级.教师要训练学生从“训练飞”向“自由飞” 【参考文献] 【1】徐雅琴.服装蛄构制图瞰]-j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1-134, [2]杨阳.家产的价值——中国传统服饰教学有感【J】.装饰, 1994(6). [3]高业志.主题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尝试【J]. 科教新报。19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