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分析

来源:知库网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分析 张晓琳 (会宁县老君乡谢岔中学,甘肃会宁730713) 化学以其丰富的实践性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新课标 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 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加大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设 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的选择密 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特点充分表明,实 施化学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 标,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因 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尤为重要。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 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有一种的恐惧心理, 因为家长和老师常常劝告学生远离化学物品。让学生感受到 《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是化学 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在学习课题时教师可以设计 几个趣味性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 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 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 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 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 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 性。很多演示实验都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 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 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 做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环保 意识。同时,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改善人类生存环 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一定的学 习情境。将学生置身实际情景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望,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女骑着摩托车停在一 交通路口等绿灯,她的前面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 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 汽车尾气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汽车燃料有新的探究要求。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做 实验的图片.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 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 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 140 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 “浓烟滚滚”的景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 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情景,例如。有一 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 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 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的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 气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 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加深了对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 应验纯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 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 燃不纯H ”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得出“爆 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 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 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 份责任感。 对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新鲜感和好奇心,阅读与 了解的愿望比较强烈,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境, 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 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 天然气的成分.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 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每立方米天 然气的价格。这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境, 能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 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训练。 新闻报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积极作用。可以达到引人人 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 河——黄河已受到污染.提问: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 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的好奇心学习“水的净化”的全 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 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 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就这篇报 道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然后组 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加深了学 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境,增 添学习化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的化学情境,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 开发.去利用,使化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 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