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冬暖式食用菌大棚建造技术相关要点

来源:知库网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兴起,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食用菌大棚建造热,其原因是因为大棚的投资相对较低,上马速度快。但由于技术条件不同,不免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笔者结合各地建棚技术经验,总结出下面几点: 1、两棚之间距离不要太小

有些菇农为了节省土地,两棚之间距离过窄,有些甚至才有2m左右,给大棚留下了隐患。首先,冬季前面大棚对后面遮阴太大,使大棚的采暖效果降低,不利于利用阳光加温。其次,对排涝害处极大。会出现冬季下雪时,扫雪棚前堆不下的情况。

建议:两棚之间空地的正确距离以4—5m为宜,这样既不互相遮阴,又可防风。

2、大棚要有雨季排涝系统

很多菇农建棚时没有考虑大棚排涝这个问题,没有防范措施,以至于在夏季下大雨时,棚面上留下的雨水汇集在棚“前脸”处,而没有地方流,连续几天都进不去人,甚至出现了大棚前沿被冲垮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棚前脸处挖一条东西走向与大棚同长的排水沟,排水沟宽约0.5m,深约30cm左右。好让大棚面上留下的水随时流走,防止水流入棚内。

3、大棚土墙后坡加设保护措施

北方的一些大棚土墙后面或侧面设有土墙,有些大棚户在后坡这个部位没有遮盖设施,以至于夏季常被雨水冲刷,从而影响大棚的使

用年限。有些棚户虽在后坡上覆盖了一层塑料布,但常常是经过风吹日晒,一年不到,后坡就又裸露了。

建议:大棚后坡包上一层塑料布,再在外面包上一层无纺布。每10m左右用钢丝封一下,这样可保证五年左右,没有太大的问题。 4、大棚内最后两排立柱间距不要太大

大棚内后两排立柱之间,其顶上的棚面部分常常是停放被卷好的草帘及卷帘机的部位,这个部位可以说是接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常常会使上面的骨架变形。所以,这两排立柱间隔应尽量缩小,应在80cm左右,中间只建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沟兼人行路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