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说”与“做”
作者:李中敏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
教育就是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艺术。但凡一个班主任,就必须运用“说”和“做”两种手段来实施教育教学。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能说能做,更应该恰当地处理“说”与“做”的关系,学会善说善做。要学会善说善做,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少说多做。少说,并不代表不说,而是简要精当地说。能三言两语说完的,就绝不长篇大论;能不三令五申的,就绝不重复啰嗦。这既是对班主任语言艺术的要求,又是对班主任正确心态的一种培养。有些班主任平时就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说起话来,语无伦次,条理不清,几句话几分钟就能讲清的问题,半天都讲不完,甚至还自诩“能说”“会说”,岂不知学生早已坐不住,听不下去,在下面做什么的都有。有些班主任,深怕学生记不住自己的话,一会儿说一遍,一天说若干遍,似乎就不相信学生的记忆能力,结果学生都听麻木了,反而什么都没记住。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调整好心态,坚持少说多做,做一个语言干脆、一言九鼎的班主任。
要做到“少说多做”,班主任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学习好比登山,学生就是登山队员,班主任就是领队。班主任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在学生困难的时候拉一下,扶一扶,推一把,而不是站在队伍前面大声喊叫,也不是跟在队伍后面不停责骂。
其次,言行一致。学生年龄较小,身心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人生观、世界观还未确立,可塑性较大,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他们认识事物,辨别是非,常常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开始。班主任的言与行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都对学生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强调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时时注意自己的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染、陶治、影响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作为班主任,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言行一致,决不能言行相悖。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那种要求学生按时上课,自己则经常上课迟到;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则教无长进;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则经常以势压人,甚至粗话、脏话不断;要求学生遵纪守法、讲究公德,自己则以教谋私、行为不端的做法,是一种“一手在塑造,一手在破坏”的做法,是应当鄙弃和坚决反对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一条真理。所以,班主任倘有不正之处,要马上改正,勇于在学生面前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学生做出表率。否则,会大大地损害自身的形象,其威信也难以树立起来,进而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最后,适时说教。一个班主任,平时很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也注意言行一致,但是,如果不注意“说教”的时机,恐怕也不能有效实施教育教学。适时说教,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发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问题或者准备实施教育计划之前,先了解学生情况,在恰当的时候,与学生交流,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什么样的时机是恰当的,这要看班主任的智慧了。比如,一个学生,某段时间思想松懈:上课不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不知道利用时间来复习;作业虽能上交,但是质量不高;一旦给他指出问题,他就会说出千万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不仅不重视,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妨先放手。这种学习状态肯定会导致成绩的下降,如果在该生下滑的成绩面前教育他,我想他应该没什么可辩解的。总之,适时说教的原则是:不说则已,一说见效。
善说善做,一定会成为学生喜欢、自己顺心的优秀班主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