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_网络意见领袖_研究_基于人人网_王嘉

来源:知库网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

—基于人人网——

□王

嘉戴艳军王智宇

要: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的网络精神生活具有表征和引导作用。通过

整体网分析、年级分析、话题分析以及深度访谈,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嬗变、类型、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因其追随者不断成长发展需求的变化而更迭;“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具有局域性,即难以在所有领域都起到作用;人人网尽管采用实名制,而其“网络意见领袖”与现实“意见领袖”仍会存在偏差。研究结果对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有所启示。

关键词:人人网;网络意见领袖;大学生;中心性

人人网是大学生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网站,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90%注册使用,约有2700万左右[1]。这一采用实名制注册的社交网站,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平台,从中可以获取大学生用户(群体)大量交往信息资料,以作为不同研究内容和分析角度的第一手研究样本。本文通过运用整体网分析、分阶段(年级)分析、四种不同话题分析以及面对面深度访谈等研究途径,对大学生用户在人人网中的日志、图片、音乐与视频,甚至多种娱乐功能的交流情况,特别是对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的交流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获取总结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其中所处地位等信息。

有相似性、在权力上具有平等性,因此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真实地表现了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状态;二是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能发挥权力性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2],跟随者对意见领袖的追随是自我选择、自觉自愿的,因此及时发现、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或许能够较为有效地化解某些突发性群体事件;三是“网络意见领袖”具有“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引导舆论的功能,引导和利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校园危机管理能力。该方面研究最为充分,尤其是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校园BBS“意见领袖”的现象。首先,BBS“意见领袖”影响校园网络舆论的作用机制,BBS“意见领袖”虽然只是一小部分大学生或高校教师,但却通过“意见领袖———校园网———广大学生这一特有的“二级传播”机制,影响着校园网络社区和整个高校的舆论发展[3];其次,对于校园BBS“意见领袖”特点,他们比普通同学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丰富的网络经验,谙熟网上表达技巧,文字表达能力较强、有独特见解,凭借其较高的发帖数量和发言质量赢得网上较高的威信[4];最后,有关BBS“意见领袖”的培养,他们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

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现状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在大学生网络群体中自发形成,在学习、社会经验以及情感等多方面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见地,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有效地传达和影响身边同学和朋辈的大学生(群体),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高校教师。很多学者认为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见领袖与其跟随者在需要上具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79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较好的网络沟通技巧[5]。四是对外网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信息的传递、舆论的引导和交往的维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6],具有较强的分享意识、较高的责任感、更易受到质疑[7]。

可见,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研究对象不够典型,“网络意见领袖”是表征网络人际交往对人们思想、观点甚至行为具有怎样的影响的重要理论,“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方式、影响力特点与网络平台的类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应该选择大学生最为常用的网络交往平台;二是缺乏虚拟与现实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比较研究。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目的不仅在于在网络中发现他们,重要的是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网络引导作用。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主要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特点,提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甄别指标,在科学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深度访谈,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构特征重要指标,是网络成员实际关系数与最大可能关系数的比值,最大值为1,此时说明任何成员两两之间都有联系。标准差反映了不同网络成员对其他成员联系数量或疏密的离散性或变异性,标准差越小,说明大家对外联系数量越接近,标准差越大,越容易出现意见领袖。“凌久一”群的网络密度为0.2029,标准差为0.4021,说明群组成员来往较频繁,亲密程。度较高,存在网络“意见领袖”

()“凌久一”群组成员注册时间是他们刚刚进2

入大学时2009年9月,并且成员同属于一个级队。研究时段上跨越该群组大一、大二两个年级,有利于作跟踪研究和不同时间节点的对比分析。

()群组成员易于在现实中找到,因此有利于对3

关键人物进行访谈,也便于作网络意见领袖虚拟与现实的对比分析。

三、人人网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

甄别指标

意见领袖与跟随者、沉默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影

二、研究内容与样本选择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甄别指标的确定;按照甄别指标使用UCINET6.0软件,筛选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科学甄别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关键问题进行解答:①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否会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变化而变化?②大学生网络群体中是否存在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意见领袖?③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与现实意见领袖的关系如何?

2.样本选择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选择人人网中一个名为“凌久一”的普通群作为研究对象。群组成员有75人,以此群从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的所有网络交往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软件UCINET6.0进行分析。首先从整体网、分话题、分年级不同角度筛选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然后又对5名意见领袖分别做了访谈,分析了其作为意见领袖的可能性及必然性。之所以选择这个群,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凌久一”是符合社会网络分析意义上的典1

型样本。整体网络密度是衡量网络成员紧密程度和结

响力不同,因此影响力的大小是甄别意见领袖的核心指标。多种中心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影响力,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重点之一,主要包括程度中心性、亲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程度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对意见领袖的研究相对较为重要。程度中心性是衡量谁在这个团体中成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中介中心性能够衡量个体在群体中作为中介者的能力,也就是占据其他个体信息交流时必需要经过的位置的重要程度,占据这样的位置越多,其它的个体对他的依赖性就越强,受他的影响就越大[8]。因此中介中心性是衡量个体对群体信息传递控制力强弱,即个人权利的重要指标。亲近中心性是以距离为参数计算一个节点的中心程度。本研究对意见领袖的甄别以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为主要指标,以亲近中心性为参考指标。

中心性分析还没有深入到文本的情感分析,对于论坛网络“意见领袖”的筛选需要使用意见挖掘对领袖类ID、靶子类ID以及争议类ID进行区分。但是人人网是以熟人交往为基础的实名制社交网络,它的突出特点是好友们之间的信息共享,因此同学们之间的批评性意见、对立性意见往往不会公开表达,即使有也是以比较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而且数量较少,因此没有必要通过文本分析进行支持性意见和批评性意见的区分。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80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重失真的。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同年级意见领袖可能

四、样本分析

1.分析矩阵的构造

以人人网某群组“凌久一”中75位成员,在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所有的交往数据为研究对象,构造75X75阶分析矩阵。在两年期间,当两位成员交往次数很少时,如只有1、2次,则认为其相互关联性不是很强,可以近似认为相互之间基本没有关联。另一方面,当个别成员仅与极少数其他成员交往,而且交往次数特别大时,如果仅以交往次数来衡量其中心性,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在量化两两成员之间的关联性时,采用0-1原则。矩阵元素赋值原则:当成员i与成员j主动交谈次数不低于3(阀值)时,则第i列第j行对应的元素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需要承认的是,这种原则也并非完全合理,对某些联系特别紧密的个体之间,其量化指标可能是严

表1:整体网中心性分析

排序12345

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

有所不同,当对不同年级(本文研究内容包含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进行分析时,交往数据的选取则仅限于对应时段内,藉此可以分析两个年级的网络意见领袖嬗变和网络交往结构特点。大学生上网经常讨论的话题大致分为四类:情感类、生活类、学习类与娱乐类。当分析不同话题时,交往数据的选取则仅限于涉及该话题内容为据。因此,不同准则条件下的分析矩阵可能具有如下特点:()矩阵可能并非对称阵,1即交往具有方向性,涉及到主体和客体,或施动者与被动者;()矩阵元素数值与阀值有关,阀值越2大,矩阵元素1的数量一般也越少;反之阀值越小,越接近1矩阵;()如果不考虑交往的方向性,即3只要两者之间有交流,就赋值为1,则矩阵为对称阵,越接近1矩阵;()分析时段越长,越接近14矩阵;()话题不同,矩阵阶数和矩阵特点也会随5之不同。

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亲近中心性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亲近中心性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亲近中心性u52.7a51.4j41.9v41.9k40.5

u479.7a303.9v296.2bh244.6j201.8

u67.9a67.3j63.2v63.2k62.7

u51.4a50.0bh39.2j39.2v39.2

u409.7a359.7bh261.5r200.7d188.3

a63.8d59.2u59.2j58.7bh58.7

a51.4u48.6v41.9bh37.8c35.1

bh330.1u328.5v323.7d211.9a210.9

bh60.2v60.2d59.2k58.3u57.8

图1:整体网结构示意图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81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基于各种条件下分析矩阵,利用UCINET6.0软件分别对个人的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进行分析[9],并给出前五名成员及中心性。

2.不同条件下三种中心性计算分析

两年内整体网中心性和大一、大二整体网中心性计算分析结果列于表1。两年内整体网交往结构示意图绘于图1,由于每一年的整体网交往结构与图1基本相似,限于篇幅,不再给出。

由表1和深度访谈可见:

()对于同1组研究对象,3种中心性的排序并1

非完全一致。一方面,3种中心性定义及计算方法不同,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影响力,但评价原则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没有任何一种中心性能够全面合理地表征个体影响力,因此需要借助各种中心性综合判断。

()对于同1组研究对象,尽管3种中心性的2

排序并非完全一致,但大致还是呈现出正相关性,即筛选结果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出现某个体某(些)中心性特高,而另外中心性特低。主要原因是:样本数量比较大;样本群体相互比较熟识;分析矩阵为0-1矩阵,而不是直接交往次数矩阵。

()基于2年交往数据,可以发现u、a、j、v、3

bh、k,3种中心度较高,其中u在三种中心性分析中都是最高。据此,可以判定u是“凌久一”自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的意见领袖。另外,从图1整体网结构示意图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这一点。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现实生活中u是所有同学中综合素质最为突出的一位。她学习方面获得校一等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并且获得全部单项奖学金(会工作、文体活动等综合素质),是所在级队、整个年级乃至全学部唯一获得全部单项奖学金的同学,同时还是校学生会的副主席。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出众而又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成为大学生意见领袖是有着充分理由的。这也说明由于人人网具有实名制的特点,网络意见领袖受到现实的重要影响。

()基于第1年交往数据,可以发现u、a、bh、j、4

d,3种中心度较高,其中u在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分析中都是最高,在亲近中心性排第三,a在亲近中心性最高,而在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分析中均排在第二。据此,可以判定u和a是“凌久一”自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意见领袖,而且难分伯仲。

()基于第2年交往数据,可以发现bh、u、v、5

d,3种中心度较高,其中bh在中介中心性和亲近中

心性分析中都是最高,而程度中心性排第四;u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均排第二,而亲近中心性排第五;v亲近中心性排第二,而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排第三。据此,bh、u、v均可以视为“凌久一”自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的意见领袖,谁的影响力相对更大,也很难判断。

bh是2009年年末在“凌久一”注册,注册时间是三位意见领袖最晚的,但是他非常活跃,是“凌久一”发帖量最多的同学,其发帖量要明显多于u,也是深度访谈中唯一愿意加陌生人为好友的意见领袖。这说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维持需要该个体始终具有较高的活跃性、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也说明固定群体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意见领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作。

()综合考虑2年3种中心性数据,整体网分析6

数据显示u是“凌久一”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的意见领袖,bh也是整体网分析中心性数据较高的同学。但从年级分类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u在大一时影响力更加突出,而bh的优势主要在大二,随着“凌久一”年级的变化,意见领袖也发生了转移。那么意见领袖的转移有没有规律?它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怎样的变化?在下面不同话题分析中得到了解答。

基于4类不同话题交往数据,构建分析矩阵,计算分析结果分别列于表2。交往结构示意图分别绘于图2-图5。

由表2、图2-5及深度访谈可见:

当以“凌久一”社群大学生交谈的不同话题为分析对象时,可以清楚地发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领袖。

对于情感类话题,j和bo为意见领袖(表2,)。图2

对于生活类话题,a为意见领袖(表2,图3)。对于学习类话题,u为意见领袖(表2,图4)。对于娱乐类话题,bh为意见领袖(表2,图5)。娱乐类话题的网络密度要明显高于其他话题,这也说明娱乐话题是大学生在人人网上的主要交谈内容。

()通过个别访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以上实7

证的准确性。情感类话题的意见领袖bo是女生,性格温柔、豁达,喜欢倾听和分享他人的故事,这和人人网的特点非常契合;情感类话题的意见领袖j为网络群体所在级队的副级队长,非常愿意和普通同学交朋友;生活类话题的意见领袖a是级队长,他的日志多是服务类信息,为同学们提供选课、集体活动以及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82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表2:不同话题中心性分析

排序12345排序12345

情感类话题程度中心性bo52.6j52.6bh47.4v42.1d42.1学习类话题程度中心性u58.1c32.3an29.0n25.8y25.8

中介中心性u301.8an110.5ac99.9i95.0ah92.4

亲近中心性u55.4an50.8y46.3c44.9n43.7

中介中心性j59.2bo55.6v51.5am49.2bh48.6

亲近中心性u67.9a67.3j63.2v63.2k62.7

生活类话题程度中心性a54.5c39.4u36.4d30.3bo27.3娱乐类话题程度中心性bh40.0u36.7j35.0a31.7v28.3

中介中心性bh490.8u311.9ba202.1j200.4r196.7

亲近中心性bh57.1k54.1v53.1ba52.2u52.2

中介中心性a175.0u143.3c130.1bo102.7d93.2

亲近中心性u26.2c26.2a26.0av25.6d25.6

图2:情感话题交往结构示意图

图3:生活话题交往结构示意图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83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图4:学习话题交往结构示意图

图5:娱乐话题交往结构示意图

食堂等有关大学生各个方面的信息,在他的日志中较少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如果有这样的交流,也多采用“悄悄话”的形式,别人无法知道;c为辅导员,比较关心同学的生活问题,因此相对来说在生活类话题也比较活跃;学习类话题的意见领袖是u和an,这两位同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娱乐类话题的意见领袖bh业余爱好广泛,特别是对体育和网络游戏较有心得体会。

()不同话题的意见领袖所要求的素质不同。生8

活和情感类话题大学生意见领袖往往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喜欢与同学交往、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当大学生生活、感情遇到困境时,通常会更多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学习领域的意见领袖在学习方面要具有权威性,这是因为学习类话题专业性较强。娱乐话题的意见领袖通常网络活跃性较高。

综合以上整体网分析、年级分析以及不同话题分

析,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活动特征得到以下信息: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嬗变性。大学生1

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中需求的变化,导致了“意见领袖”的嬗变,例如随着年级不同而变化。u是“凌久一”两年数据的意见领袖,她的高中心性,从时间上来说主要在大一,从内容上主要来自学习类话题;bh在大二异军突起,他的高中心性主要来自娱乐类话题,在学习类话题甚至没有出现他的数据。这反映出大一新生学习态度积极进取,更愿意与学习好的同学接近,因此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大学新生中容易具有较高的威信。通常认为大学新生由于高考压力的消失会对学习产生懈怠情绪,然而通过“凌久一”的实证发现学习成绩突出仍然是大学新生最为看重的素质。随着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逐步适应,大学生个性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84

典型研究DianXingYanJiu与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学习在大学生中关注度下降,大学生的发展目标更加多样化,娱乐、休闲类话题逐渐成为他们重要的关注内容。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现实性。研究结果2

表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与现实中的“意见领袖”人选基本符合,但也有偏差。本研究发现意见领袖多为学生干部,这说明学生干部在同学中还是较有威信的,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情感领域可以信赖的对象。比较特别的是bh,他大一时担任学生干部,大二由于学习成绩的问题不再担任学生干部。他的中心性呈上升趋势,随着研究截点的延长,他可能会取代u成为“凌久一”的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是同学们自主选择的结果,他们基本代表了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此外,网络“意见领袖”与现实“意见领袖”基本符合,可能与人人网实名制的特点相关。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群性”。研究3

表明,虽然辅导员也作为“群”的成员成为分析样本,但是辅导员在人人网的作用有待探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多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成员,而非辅导员。例如“凌久一”群的辅导员c一直担任该群大学生的辅导员,并建立该群。通过话题分析,可以看到c对大学生影响主要为生活领域,在情感类话题和娱乐类话题中心性数据c未排在前五位;生活类话题中心性c排前三位;学习类话题c也在前列。对于这种现象要做细致探讨,由于网络具有公开性,有的问题可能不适合在公开场合与辅导员进行交流,学生会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辅导员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但从总体上来看c,不是该群的意见领袖。

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即所谓的不同“统领时代”的终结和更迭。并且在同一网络群,不同话题可能有不同的意见领袖,因为意见领袖一般很难是全方位的,不同话题的意见领袖具有不同的影响域。即使是实名制的网群,网络“意见领袖”与现实中的“意见领袖”仍然会存在一些偏差,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学习成绩或综合素质优秀者及部分学生干部更容易成为意见领袖。所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不能一蹴而就。

网络的去中心化、平等性,使“网络意见领袖”和追随者结成以主体性为基础的交往实践,在交往中实现互识,进而达成共识,这是典型的主体间性关系。由于人人网的实名制,朋辈教育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朋辈教育的渗透性、潜移默化性以及自由性与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机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不仅限于自身如何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而且要思考如何有效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合理选拔、重点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综合素质突出、在同学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重点。■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网络‘意见领袖’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1yjc710052);辽宁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项目编号:L11DZZ060)的研究成果]

王嘉: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戴艳军: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王智宇: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助教

责任编辑/方奕

五、结语

由于所研究样本的兴趣转移,时间、精力的限制,或新活跃成员的加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参考文献:

[1]文小西.为用户共享搭建网际关系陈一舟借“连接”战略推社区新概念[J].IT时代周刊,2009(32):14-16.[2]许平.高校学生“意见领袖”问题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8):46-47.

[3]张瑜,焦义菊.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66-69.[4]刘建华,陆俊.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5]任海.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34-136.[6]戴海波.大学生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分析[J].新闻界,2009(5):83-85.

[7]武超群.青年网络社群中舆论领袖的特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2):80-83.[8]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中国青年研究→07/2012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