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羊群行为理论属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范畴。近些年,在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该理论发展得十分迅速。它在理论上主要借鉴心理学、传统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分析心理偏差的种类和形成过程,探索决策行为的表现形式;在实证中主要通过挖掘群体投资者的决策规律,来透析金融市场整体的变动性质。羊群行为理论既包含了对个体投资者的分析,同时更加注重群体投资者对市场整体的影响,并且将行为金融学中的许多成果融入其中。“羊群效应”最初源于生物学家对动物聚群特征的描述。现在,羊群行为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是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被许多人认为是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对羊群行为的研究在学术上有助于人们把握股市中信息的传递机制和认清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加深对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解。对羊群行为的研究还有助于完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在应用层面上,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作为投资者决策的参考内容,帮助投资者把握资本市场的变化规律。
中国证券市场从小到大,从幼稚迈向成熟。回首过去,股市曾跌宕起伏: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合理的保障,庄家暗箱操作,拉动股价的现象时有发生;机构投资者在初期经验不足,且相互模仿等等现象都说明我国股市确实存在羊群行为。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将愈加频繁,研究羊群行为理论更凸显政策意义。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中国投资者的决策机制,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羊群行为模型,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这对未来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行为金融学相关研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方面,首先我们就先从行为金融学开始简单的作一个介绍。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 (1)行为金融学的基础
1902年法国心理学家Tarde出版了《经济心理学》一书,书中强调了经济现象的主观方面,并提出了主观价值论和心理预期的观点,标志着经济心理学的诞生。Katona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后指出,消费者动机、倾向和期望是影响周期性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消费感情指标(CSI)这一心理预期指标。 (2)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①萌芽阶段
凯恩斯基于心理预期提出的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基于投资者“动物精神”而产生的股市“乐队效应”,也是行为金融学萌芽的标志;在Burrell(Possibility of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Investment Studies,1951)的论文中,应用实验将投资模型与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结合起来,开拓了金融学新领域。
.②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
Tversky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模型的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Kahneman论证了在不确定情形下,人们的判断会因为依照“倾向于观测小样本”形成的“小数法则”行事,或因为对自己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信息的熟悉和对主观概率准确性的盲目自信,而导致决策行为系统性地偏离了基本的经典概率论原理。 ③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
Thaler(1987,1999)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账户等问题。Shiller(1981,1990a,1990b)主要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
Orden(1998)对于趋向性效应的研究、Ritter(1999)对于IPO的异常现象的研究、Kahneman等(1998)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切换机制的研究都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2.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基本思路
Eugene F.Fama认为,尽管大量文献证明了股价长期回报异常的存在,但市场仍是有效的,因为股价对市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同时存在,异常只是一种“偶然结果” ,而且大部分异常是与模型方法有关,适当选择方法就可以消除异常。
Robert J.Shiller则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学研究中仍有它的重要位置,在一定的条件下市场仍是令人惊奇的有效;对许多研究而言,预期效用理论仍能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标准金融学中逻辑严密的数学模型仍在指导着金融实践。
(二)羊群行为相关研究
1.羊群行为现象
Froot和Stein(1992)认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是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 2.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 (1) 理性缺陷的羊群行为
Shiller认为在经济主体拥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在不同时点采用相似的模式进行投资决策,这种模式可称为大众模式,但内容常会随时尚、潮流、社会动向或某一事件而突然集体改变,而股票的价格也随之剧烈改变。 (2) 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和信息串联
Vishny(1992)认为传统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假设,然而,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每个投资者拥有的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成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投资者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此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信息成本过高也将导致羊群行为。
(3)基于声誉和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
Scharftein和Stein(1990)、Truman(1994)认为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声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
Brennan(1993)认为基金经理采取模仿行为不仅关系到名誉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报酬问题。如果投资经理的报酬依赖于他们相对于别的投资经理的投资绩效,这将扭曲投资经理的激励机制,并导致投资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无效。 3.羊群行为的影响以及结论
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羊群行为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众多基金经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
势的作用。当许多基金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的股票时,对该股票的超额需求曲线将会向下倾斜,从而导致单个股票的价格大幅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的理论回顾,包括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部分是从(我国)股市投资者行为模式入手,根据我国股市现状,通过数据以及案例分析提出存在羊群行为这一现象;第三部分简述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理性缺陷的羊群行为、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额信息串联和基于声誉和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三个来源,以及不同学者对羊群行为产生的影响的看法;最后一部分以此为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提出政策和建议,为投资者成为理性投资人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总体运用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收集法,多途径采集数据和资料,力求准确,为我羊群行为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羊群行为的现象、成因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难点
数据采集较难。特别是国外对于羊群行为的研究的参考资料较少。对于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心理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从行为金融学入手,通过对羊群行为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建议,尤其在羊群行为普遍存在的形势下,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帮助。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0年11月下旬 确定选题,检索文献,下达任
务书;
2011年1月上旬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
2011年3月 上交论文初稿; 2011年4月 论文修改和完善; 2011年5月中旬 论文定稿,评审 2011年5月下旬--6月上旬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7) [2]张兵,行为金融理论评述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05) [3]郑庆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7,(05)
[4]林国春,段文斌.行为金融学及博弈论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袁祥勇.深圳股市的羊群效应实证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 [6]刘波,曾勇,唐小我.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2)
[7]宋军,吴冲锋.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1
[9]刘力,张峥,熊德华,张圣平.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J].心理科学进展,2003,(03):249-255
[10]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与中国的证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11]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5]孙培源,施东辉.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64—70
[16]张羽.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分析[R].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工作论文,2002
[17]史永东.资本市场中的投机泡沫、羊群行为的投资心理[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3
[18]饶育蕾,张轮.行为金融学[M](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9]苏同华.行为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M],2006
[20]金雪军,蔡健琦.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与相对理论[J].商业研究,2003,(14)
[21]杨胜刚,吴立源.非理性的市场与投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1) [22]程鹏.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02,(12)
[23]李迅雷.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4]方毅.正反馈交易、庄家交易操纵与中国股市[D]//第二届金融学年会入选论文,2005
[25]赵华.随机游走、行为金融、混沌与资产定价理论的新发展[J].济南金融,2007(3)
[26]陈艳.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分析[J].职能与经济研究,2007(3) [[27]苏艳丽、庄新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9]Ahmet
Baytas,Nusret
Cakici.Do
markets
overeact: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99,(23):1121-1144
[30]Robert A,Olsen,1998.Behavioral financee and its imphcations for stock-price volatileity.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March/April,10-17
[31]Avery,Christopher and PeterZemsky.Multidimensional uncertainty and herd behaveior in financeialmark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