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实验室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来源:知库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5月第10卷第9期Lab Med Clin,May 2013,Vo1.10,No.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实验室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吴正铜综述,韦理关审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7100)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应用; 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09.0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13)09—1147—03 质量控制是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数据统计学的方法, 使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 效措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 高、特异性强、快速稳定及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EI ISA已 阴性结果。解决办法:(1)在使用RF吸附剂后再检测,可有效 纠正错误结果;(2)稀释标本后再检测这对HAV—IgM、HBV— IgM和T0RCH的IgM抗体尤为有用。 4.1.2补体ELISA试验固相抗体和酶二抗可因其在固相 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测定,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任 何因素控制不当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 强E1 ISA检测的全面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 准确可靠。综合目前国内外总结资料,结合作者工作经验,现 将EI ISA使用过程中需要加以控制的关键因素综述如下。 1人员素质 实验室检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ELISA的原理、检测试剂 和检测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等 方面的知识,有较丰富的免疫血清学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具 有独立分析判断与处理检测结果异常值的思维能力。人员素 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及影响有关数据的处理能力。 2实验环境 2.1室内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试剂的室温 平衡,因此实验室应安装冷暖空调,使环境温度控制在2O~ 25℃。 2.2实验室环境中氯离子对TMB显色也有很大影响,当氯 离子浓度增高时,可使TMB显色,从而造成假阳性,这就要求 实验室不能用含氯离子的消毒剂[】]。 3 仪 器 3.1 移液器 移液器应送计量检定校准部门检定或校准。同 时实验室也应不定期的使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进行蒸馏水 称量法校准。误差控制在0.10以内。 3.2水浴箱水浴箱应送计量检定校准部门校准。温度的高 低将直接影响试剂和样品的反应速度,应严格控制水浴箱内的 温度,注意水浴箱盖的密闭性,往往水浴箱温度计所指示的温 度与箱内的实际温度有一定的误差,必要时水浴箱内应放置温 度计加以核准。 3.3洗板机根据各种洗板机要求不同进行必要的调试,包 括洗板机的针头吸水高度、放水高度、泵的压力、加液量、浸泡 时间、洗涤次数及检测试剂对洗板机的其他要求。同时,洗板 时应注意管道的气泡及针头的通畅情况,最好进行预洗。 3.4酶标仪酶标仪应定期送计量检定校准部门校准,同时 加强对光学部分的维护,如用无水乙醇擦拭滤光片,防止 发霉 ]。 4标 本 患者标本中可能会含有干扰ELISA测定导致假阳性和假 阴性结果的干扰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干扰 因素。 4.1 内源性干扰因素 4.1.1 类风湿因子(RF) 患者体内的RF能显著干扰 EI ISA检测,其中IgM和IgG型RF可以与ELISA检测中的 捕获抗体及标记二抗的Fc段直接结合,从而导致假阳性或假 吸附及标记过程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其Fc段的补体Clq分 子结合位点被暴露出来,使Clq可以将二者连接起来,从而造 成假阳性;另一方面,固相抗体也会因为活化补体的结合,封闭 抗体的抗原表位结合能力,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或使定量测定 结果偏低。解决方法:(1)用终浓度1O~40 mmol/I 处理标 本,灭活补体;(2)56℃加热血清30 min使Clq灭活I 。 4.1.3异嗜性抗体人血中含有抗啮齿类动物(如鼠、马、羊 等)Ig抗体,即天然的异嗜性抗体,其通过非竞争机制干扰 EI IsA检测,造成检测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解决办法:可在标 本稀释液或待检标本中加入过量的动物1g,封闭可能存在的 异嗜性抗体。 4.1.4人体动物抗体(HAAAs) HAAAs是当机体受到外 源异种蛋白(如鼠、牛马、羊等)抗原刺激,激发机体免疫应答, 导致人体产生HAAAs。标本内的HAAAs结合了试剂中所 用动物源抗体形成复合物阻断了标本中分析物与之的特异性 结合,导致检测结果异常增高或降低,甚至出现假阳性或假阴 性,使实验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 ]。 4.1.5交叉反应物质待测标本中存在的类地高辛、甲胎蛋 白(AFP)样物质等,是一些与检测的靶抗原有交叉反应的物 质,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l5l。 4.2外源性干扰因素 4.2.1标本溶血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如标本溶血,标 本中血红蛋白释放出来,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 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酶 的EI IsA测定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人HRP底物显 色反应,呈假阳性 J。 4.2.2细菌污染样本的采集及血清分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 细菌的污染,因为一是细菌生长分泌一些酶可能对抗原抗体等 蛋白产生分解作用;二是一些细菌的内源性酶(如大肠杆菌.的 0一半乳糖苷酶)本身会对相应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特导性 干扰。 4.2.3标本保存不当标本在2~8 C下保存时间过长,IgG 可聚合成多聚体,在间接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造成 假阳性结果。血清标本如是以无菌操作分离,则可以在2~ 8℃下保存1周,样本长时间保存,应在一7O℃以下保存。冷 冻保存的血清标本必须注意避免因停电造成的反复冻融,标本 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 生破坏作用,使抗体效价下降,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 4.2.4标本凝固不全标本采集后应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 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有分离胶的采集管或于采集管中加人 适当的促凝剂,这样有利于血清完全分离,否则血清中有纤维 蛋白原非特异性吸附于微孔而造成假阳性结果。标本在保存 ・ 1148 ・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5月第1O卷第9期 I ab Med Clin,May 2013,Vo1.10,No.9 中如出现非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絮状物时,应离心沉淀后取 上清液检测。 5试剂使用和保管 优质的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虽然国家采用批检 的形式对El ISA试剂严格把关,但不同厂家的试剂在性能上 仍存在较大差异.试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检测水平, 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对试剂进行严格把关。 5.1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好且经济实惠的试剂。 5.2保存试剂的冰箱应经常检查储存温度并做好记录,冰箱 应避免频繁开关,在试验开始前,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 在室温放置2O~30 min,否则水化层的形成可能影响试剂的原 始浓度及试剂中溶质分子的均匀分布。 5.3配试剂所使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保证质量。 5.4当试剂盒以邻苯二胺(OPD)为底物时,则底物溶液应在 反应显色前临时配制,显色反应过程需避光。 5.5根据蛋白质在冷冻过程中出现蛋白分子分布改变的特 点,试剂在使用前要充分混匀。未用完的试剂和质控品要密封 并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5.6不同批次的试剂在制作过程中很难保证质量完全一致, 因此必须选择和订购长批号的试剂,这样才能避免试剂批号改 变而重新建立质量体系及重新评估试剂的复杂过程,并能保证 结果的稳定性 。 6加血清样本及反应试剂 6.1加样时应将标本加在微孔反应板底部,同时吸头不要接 触微孔反应板底部,每次加不同的标本均需更换吸头,以免发 生交叉污染。 6.2加样速度不能太快,速度要均匀,角度要垂直,力度要一 致,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和2个孔之间,防止溅出或产生气泡,造 成结果偏移。 7 温 育 温育足EI ISA测定中影响测定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因 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7.1 测量温育的温度要用水银温度计温箱内的温度应恒定 在(37±1)℃。尽量少开温箱门,温育时微孑L反应板不要叠加,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控制温育时间,不能人为延长或缩短温育 时间;微孔反应板温育时要加贴封片,这样可以防止孔内液体 成分蒸发或水珠等杂质滴入孔内影响检测结果。封片不能重 复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7.2要保证在设定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一般来说, 加完样品和反应试剂后,将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水浴箱时,孔内 温度从摩温升至所需温度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室温较低以及 非水浴的状态下,这段升温过程可能还比较长,要等到微孑L板 的孔内温度升至所需温度时才开始计时,否则容易造成实际测 定中温育时间不够,弱阳性样本假阴性出现。 7.3边缘效应的排除 为了保证好的测定效果,避免“边缘效 应”,可采用水浴的温育方式,让微孑L板浮于水面上。或将浸透 水的纱布放入一大饭盒或一湿盒中,放人温箱,这样就会因为 板条孑L底部直接与37℃水或湿布接触,以及水溶箱或温盒内 的高温度而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迅速升至37℃。 8洗 板 8.1洗涤是El ISA不同于均相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一大特征, 洗涤在整个EI 1sA反应过程中虽不是一个反应步骤却非常关 键。其目的是将特异结合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与反应温育过 程中吸附的非特异成分分离开来,以保证El ISA测定的特异 性。用HRP为标记酶的EI 1sA试剂盒中使用的洗板液一般 为含0.05 山梨醇一2O的中性磷酸盐缓冲液,山梨醇2()为一 种非离子去垢剂,既含亲水基团,也含疏水基团,其在洗涤中的 作用机制是借助其疏水基团与经疏水性相互作用,被动吸附于 聚苯乙烯固相上蛋白的疏水基团形成疏水键,从而削弱蛋白与 固相的吸附。同时在其亲水基团与液相中水分子的结合作用 下,促使蛋白质脱离固相而进入液相。这样就可以达到去除掉 非特异吸附成分的目的。由于抗体或抗原的包被通常也是在 碱性条件下与固相的疏水基相互作用而被动吸附于固相.因此 要注意非离子去垢剂的使用浓度,如果山梨醇一2O浓度高1二 0.2 ,可使包被于固相上的抗原或抗体解吸附而影响试验的 测定下限。 8.2配制洗涤液需要用新鲜、干净、无菌、无污染的蒸馏水或 去离子水配制,洗涤液应现用现配,盛放洗涤液的塑料容器应 经常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干净后方呵使用,洗板时应保证洗涤液 注满微孔反应板各孔。洗完板后微孔反应板在吸水纸上.I轻轻 拍干 。 8.3 El ISA测定的洗板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手丁和洗板机洗 板,无论何种洗板方式都应该严格控制洗板次数,增加洗板次 数会造成部分与固相结合的抗原抗体脱离,从而影响检测的灵 敏度,使样本检测的吸光度值偏低,造成假阴性 。减少洗板 次数会造成未与固相结合的抗原抗体未能完全被洗掉,从而引 起假阳性。在向板内注液时应避免气泡残留孔内,否则会困为 洗涤液难以进入孑L中而影响洗涤效果。在采用洗板机洗板时, 要保证洗板机上的每个吸液针都能一致地插入板孔底部将洗 液完全吸净,要求洗板后残液小于2”I ,即人 扣板 纸不 湿,要注意加注洗液的探针孑L的堵塞问题以及液体吸加的有效 性,假阳性往往与洗板不彻底有很大关系。 9显 色 9.1 大多数El ISA商品试剂盒选用HRP作为标记酶。HRP 可催化的底物为过氧化氢,参加反应的显色供氖体有()PI)、邻 联甲苯胺及四甲基联苯胺(TMB)等。操作时应注意各试制盒 显色剂不能混用,添加顺序不能颠倒,不能溅出孔外。 。在以 HRP作为标记酶的EI 1sA试剂盒中,如以 FMB为底物,则是 提供的底物为A和B 2瓶应用液,A液为H () ,Ij液为TMB。 TMB是一种供氢体的染料,在HRP催化下,提供氧给H!()!, 自身被氧化成蓝绿色,加入含有硫酸的终止剂,降低pH,即可 使蓝色的阳离子根转变为黄色的联苯醌,产物可稳定90 rain。 在波长为450 nm处有最大消光系数。 9.2在加入底物开始显色反应前,最好先检查一下底物溶液 的有效性,即可将A和B两种液体各加1滴于清洁孑L或试管 中,观察是否有显色出现,如有,则说明底物已变质,不能使用. 在以TMB为底物的整个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 9.3酶结合物不耐干燥,特别是在较高的温度下更易失活,加 入底物前,甩干的反应板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长短会影响时间 结果,时间越长,则A值越低,因此甩下后的反嘘板廊尽快滴 加底物 ]。 10 比 色 ELlSA比色结果必须通过酶标仪进行检测,不可用肉眼 判断结果,因为不同个体色觉存在差异,难以保证检测结果。 正确使用酶标仪应注意下面2点。 10.1 在实验室进行ELISA测定时,以TMB为底物和以 OPD为底物的试剂盒均有使用,由于所使用的波长不同,前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 3年5月第l0卷第9期 I ab Med Clin,May 2013,Vo1.10,No.9 ・11 49・ 450 nm,后者 192 nm,因此一定注意酶标仪的波长是否调至合 干扰因素,并采取适当方案重新检测,/r能得到准确町靠邑满 适和使用滤光片是否正确。 10.2酶标仪最好使用舣波长进行测定,一般不必设空白孔, 在敏感波长450 nnl和 敏感波长630 nm下各测定一项,敏感 波长的吸光度测定值为样本酶反应特异显色的吸光度及板孑L 上指纹、刮痕、灰尘等脏物所致的吸光度之和,非敏感波长下测 定即改变波长至一定值,使样本测定酶反应特异显色的吸光度 值为零,此时测定的吸光度即为脏物的吸光度值,最后酶标仪 给出的数值为敏感波长的吸光度值与非敏感波长下的吸光度 值差。因此,舣波长比色测定具有能排出由微孔板本身,板孔 内标本的非特异吸收,指纹、刮痕、灰尘等对特异显色测定吸光 度的影响的优点。 l1 结果的判定与报告 11.1 结果判定 El ISA测定按其表示结果的方式分为定性 和定量测定,定性测定只是对标本是否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作 出“有”或“无”的结沦,分别用“阳性”和“阴性”来表示,结果的 判定要严格依据试剂盒本身提供的临界值cut off值进行结果 判断。定量测定需要制备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结果。 11.2注意钩状(H()()K)效应HOOK效应是指免疫检测中 抗原抗体浓度比例不合适而致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现象1] 】。 即被检物质浓度过高,过量的未被捕获的抗原与检测抗体发生 结合,阻断r捕获抗原抗体一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从 而产生假阴性结果。对待H()()K效应要注意几点:(1)关注患 者的临床诊断和其他实验室检查;(2)警惕任何异常的测定值 或模式;(3)使用免疫渗透层析法快速验证;(4)尽可能使用二 步法进行检测;(5)用健康人血清或生理盐水lO倍系列稀释再 检测 。 ;(6)另外有文献报道El ISA孵育过程中适当振荡也 町消除H()()K效应 。 11.3灰区的『u】题 通常情况下El ISA结果报告方式为“阴 性”或“阳性”,在二者之间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也就是阳性判 定临界值cut off值,对于样本吸光度值(A)高于cut off值判 断为阳性,相反则削断为阴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 样本A值位为cut off值附近的数值,即EI ISA检测的“灰 区”。目前市场上抗原抗体检测的EI IsA试剂盒中均未涉及 到“厌区”的设置,仅仅依靠cut off值来决定感染的有无,作者 在实际:L作【}】发现,处于cut off值附近的标本重复性很差,很 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此对于检测结果处于“灰区”的人员要 采取复查制度或用确认试验来加以确证 。 12质量控制图 目前任临床检验实验室中,EI IsA检测多采用I ever—Jen— nings质控图法进行质控,但是由于某些实验室检测的样本量 较少而且频次较低.常常采用“即刻法”结合I ever-Jennings质 控 的方法进行质控 。在每项试验中除了试剂盒附带的阴 阳性对照外,还要选择至少2个室内质控品,一个为弱阳性的 质控品的吸光度接近cut off值,S/cut off值应在2~4,另一个 为阴性质榨品 认真分析每次失控的原因,定期对各项检测的 均值和变异系数等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发现检测过程的偏离情 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综i:所述, 管E1 1SA操作简单,但可影响ELlSA检测 的凶素很多,分布住整个检测过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对 El 1SA的评价认为“El ISA作为免疫诊断应用是一个好方法, 但曼做好它小容易” I。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加强各 环节的质量控制,当出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吻合 时要及时进行沟通,共同查找其中的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某些 意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谭爱华.El ISA法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医技杂 志,2008,15(1 9):2496-2497. [2]杨美来,谢仕明,曾海华,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IV 抗体的质量控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24 (6):376—377. [3]曹向红,董玉琳,徐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f扰因素和 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O1 l,18(1 2):l 321一l322. [4]Sapin R,Agin A,Gasser F.Misleading high thyrotropin results obtained with a two——site immunometric assay in—— volving a chimeric antibody[J].Clin Chem.2004,50(5): 946 948. [5]周艳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法的质量控制[J].检验 医学与临床,2009,6(14):l 206—1 207. [6]许斌,朱虎定.El ISA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2000,l8(4):232 232. [7]王兰兰,柳永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3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6—257. [8]易金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的影响凶素分析[J].检 验医学与临床,2O1O,07(22):2553—2554. [9]刘祖勇.增加洗板次数对HBsAg E1 ISA检测结果的影 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6,1 9(2):135—136. Do]段金霞,冯涛聚,苏文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V 血清标志物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8,24 (24):2674—2675. [11]彭黎明,王兰兰.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3. [12]王火生,李丽雄,林萍,等.~・步法E1 ISA在HIV初筛中 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o(5):501—503. [13]陈仁杰,胡海燕,严银燕.El ISA一步法检测梅毒抗体钩 状效应三例[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2l 5. [14]单桂秋,李秋生,肖韶英,等.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 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O02, 25(2):l07—108. [15]杨剑.El 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乙肝HBSAg的结果 比效[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5):569. [1 6]陈兆鹏,单永海。周纪芬.减少一步法El ISA钩状效应的 方法探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 999,1 4(1):59—60. [17]李金明.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检验中应重视对弱反应性标 本的确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7):577—580. [18]刘芳,胡斌,何蕴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1V抗体的 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8,8(8):796— 799。805. [19]贺智英。陈美霓,田红英.沦影响酶联免疫试验结果的常 见因素及控制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1 75— 176. [2o]袁红,黄文方,杨明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室内质控的儿 个问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8—30. (收稿}1期:201 2 l1 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