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田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知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田灌溉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周广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03期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降雨量逐年递减,水资源贫乏。承载能力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结合巴彦县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老化失修严重,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在已建的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60、70年代,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有的工程配套率不到30%),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目前,灌区内的工程完好50%左右,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缺乏末级农渠,在此之前,全部为土渠;斗渠则全部以土渠输水,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

2 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目前,在库灌区中,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每667m2灌溉用水量高达320m3,水分生产率仅为0.25kg/m3。在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灌区中,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冷,大多数都是土渠,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农业种植成本大,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3 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使水源不能更好地利用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上,多年来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工程的管护工正作由乡村承担,存在着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

近年来,灌区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经营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末级渠道管理,在管理运行中尚存在着体制不顺,中间环节多,协调衔接不够等问题。

4 原建渠系配套率低,量水设施不全,调控水能力差目前,按照水利厅的水利体制改革精神,我县尝试推行水利一体化管理,但存在的问题是渠系配套率低,量水设施不全,水的调控能力差,不能细化量水。灌区水量水费按土地面积分摊,水费和维护费用高达20元667m2,且随意性大,难以达到“灌明白水,交明白费”,导致水费计改管理混乱,收费困难,群众水费负担重,意见大,这些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二、解决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及水价改革目前我县水管部门针对本县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已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适应节水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议水管单位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及水价改革,使各项管理制度更加趋于完善。

1.1 落实管理使用权,从利益机制上调动群众管水、节水的积极性通过用水者协会,制定合理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设立水务公开栏,增强灌溉费用透明度及用水者水帐,便于群众监督,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加强经营机制改革。同时加强法制宣传,严格水利产权改革的法律程序,防止资产流失等现象发生。

1.2 加强水价改革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关于灌溉用水水价改革的意见,按方收费、节约奖励、超额加价。对供水实行严格配额制,水价按供水成本核算而定。

2 政府及水利有关部门抓好宣传培训,搞好技术服务高度重视宣传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科学种植设施农业,并采用培训讲座、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加强对干部群众对县情、水情和水价政策宣传,广泛开展节水技术、灌溉管理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选派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进村人户,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培训,普及节水灌溉知识及设施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民节水意识,使节水灌溉在全县形成共识。

3 加强部门配合及用管协调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全县各级部门应主动配合水利部门,做好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工作,从项目资金和工作上关心支持节水灌溉。物价、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水费和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环保部门应协调水利部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4 政府部门出面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整通过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