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

来源:知库网


《梵天寺木塔》答案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 一、词语解释:

1. 据: 统治 2. 于:在 3.方:才 5. 之:代正在建造的塔 6. 患:嫌,担忧 7.其:那 9.故:所以 10.如此:这样 11.乃:于是,就 13.之:代塔 14.而:连词,表转折 15.初:当初 17.使:派 18.其:他的,指匠师的 19.之:的 22.以:把,拿,用 23.之:的 24.因:原因 26.但:只,只要 27.讫:终了,完成 28.实:使坚实 30.之:代木板 31.则:就 32.如:遵照 34.遂:于是,就 35.盖:因为 36.弥束:紧密约束4. 级:层

8.布:铺排

12.以:用

16.密:暗中,秘密地

21.贻:赠给

25.此:这

29.钉:用钉子钉

33.言:话

37. 胠箧:打开的箱

38.履:走,踩踏 39.其:那 40.相:互相 41.持:支撑

42.自:自然,当然 43.皆:都 44.伏:同“服”,佩服 45.精炼:精熟

二、句子翻译:

1.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没有办法时,(匠师)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2.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六幕相联如胠箧。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3..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他技艺精熟。

三.理解:

1.本文为了表现喻皓技艺高超,采用了正面、侧面和反面相结合的方法,哪些是正面?哪些是侧面?哪些是反面?

正面: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侧面:①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②匠师如其言,塔遂定。③人皆伏其精练。

反面:众人的“无可奈何”。

2.“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四、链接:

(一)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俟:等待。②遁逸:深深地隐藏。

11.选择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A.与家犬杂畜 畜:畜生。 .

B.主人昼寝厅事 厅事:大厅,厅堂。 ..

C.乃伪睡以俟 俟:等待。 .

D.而阴怀不测 不测:难以揣测的阴谋或企图。 ..

12.本文对狼的兽性议论的是哪几句?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呢,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1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告诉人们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

14.“狼子野心”有何比喻意义?

比喻凶暴的人习性难改,用心狠毒。

(二)(甲)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欧阳修《归田录》)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贴以金钗,问塔

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沈括《梦溪笔谈》)

5. 给下列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甲)文:而制度甚精( B )

A. 规章制度B. 制造方法(技艺) C. 规格D. 艺术

(2)(乙)文:人皆伏其精练( C )

A. 简练 B. 精明 C. 高明 D. 精当

6. (甲)文中有四个加线的“之”,它们的正确解释分别是( A )

A. ①代宝寺塔 ②塔不正的原因 ③代宝寺塔 ④结构助词“的”

B. ①代宝寺塔 ②代预浩 ③代宝寺塔 ④结构助词“的”

C. ①代宝寺塔 ②塔不正的原因 ③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结构助词“的”

D. ①代宝寺塔 ②代预浩 ③代宝寺塔 ④取消句子独立性

7. (甲)文中的“都料匠预浩”与“预都料”是不是指一个人?“都料匠”的意思是什么?

这里是同一个人。“都料匠”是“工匠的总管”的意思,称官名是表示尊敬。

8. 从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否断定(甲)文中的预浩与(乙)文中的喻皓是一个人?从文中找出根据来。是一个人。根据是:两个人都是宋朝人,都精于木工。甲文中“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可见预浩与喻皓是同一个人。只是作者个人的书写不同罢了。

9. 翻译“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10. 下面有关(甲)、(乙)两文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D )

A. 预浩 木塔 B. 预浩父女 杭州木塔

C. 预浩父女 杭州梵天寺木塔 D. 预浩 梵天寺木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