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306线**段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图审查专家意见
省道306线**段起于S306线K**+***(**镇**)、终于S306线K**+***(**乡**),为**至古田**的主要交通线路,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该路段位于山岭重丘区,沿线所经地形地貌陡峻,落差较大,公路修建后经多年营运,受雨水冲蚀、自然风化等影响,出现滑塌、溜方、落石等地质灾害,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省道306线**段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为改善省道306线**段运行条件,减少和避免发生地质灾害,确保行车安全而实施的工程项目。201*年*月*日**市**局*主持召开了该工程的施工图审查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听取了设计单位**公司关于本项目设计情况的汇报,并结合*现场踏勘进行了认真、充分地讨论,形成审查意见,综述如下:
一、施工图文本部分
1、施工图组成与内容未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组卷与编制,如:设计说明置于第二册、设计说明未体现设计任务依据、设计标准及测设过程等应按编制办法要求修编完善。
2、应补充目录,补充设计单位营业执照、资质等证明文件及相关设计人员签名。
3、工程数量表应按照**省公路局要求格式进行编制。
4、建议施工图按**、**路段分段出图。
二、设计方案部分
1、设计方案未体现公路生态防护要求,绿色防护较少、圬工防护偏多,未达到生态修复效果。
2、方案设计深度不足,主要是上边坡表层防护,未考虑沿线山坡经开挖路基后形成的滑坡与崩塌等隐患及下边坡(特别是高挡墙、高填方、涵洞进出口路段)防护,建议对下边坡进行调查及设计,对重点地段和潜在隐患的工点进行必要的地质、水文勘察,依据勘察成果进行设计方案比选并推荐实施方案,部分设计说明的表述有误,请认真修编。
3、设计参考的规范性文件及施工阶段执行的施工规范性文件应在说明中体现。
4、设计方案名称及各类材料名称均应采用规范名称,主要材料应明确其型号、规格、材质、物理及力学性能(或符合某规范性文件要求),必要时增加详细图纸。如:垫墩锚杆主动网可采用《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中的主动防护网、液压客土CF网可采用《**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边坡生态恢复)》中的CF网喷灌、锚喷网中的塑料排水管明确其材质及要求等。
5、部分设计方案未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处治方案不合理,建议可实地察看其他路段已实施的边坡植草、挡墙锚索加固等工程实例,总结经验作为设计的参考。
6、建议对沿线的地质、水文进行研判,并在对应的施工图上加以说明,便于施工时对照。
7、建议增加平面图,并详细标注平面图、立面图及横断面图的高度、宽度、长度、坡率等尺寸和比例尺;补充立面图边坡轮廓线特征点及变化点,尽量反应实际边坡轮廓。
8、液压客土CF网防护方案中建议明确喷灌草种、湿喷机性能(客土上行困难)、CF网应列入设计(方案说明有“如在雨季施工可考虑面层表面覆盖CF网”但本项目路段多雨)。
9、锚喷网及喷射混凝土防护方案中C15喷射混凝土建议改成C20喷射混凝土并明确喷射次数及厚度(方案说明中“以8cm为宜”与方案标准图中厚度标注12cm不一致);喷射混凝土明确配合比组成及是否需加入石灰或其他外加剂(如速凝剂等);挂绳锚杆宜明确锚杆类型及抗拔力、注浆强度要求;锚喷边坡出水部位建议增设平孔排水设计详图;鉴于喷射素混凝土的防护效果不佳建议取消喷射素混凝土防护方案。
10、为减少白色防护,尽量降低挡土墙高度。挡土墙墙顶平台建议增设排水沟设计。
11、削坡减载方案中削坡后,坡面建议增加植被防护。
12、建议各防护方案均增设截水沟,截水沟类型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比选确定并增加细部图。
13、建议各方案均增设坡顶安全绳锚杆设计,以确保施工安全。
三、交通组织设计部分
1、每个防护加固方案补充完善可行性强的交通组织设计并明确执行的规范标准,交通组织设计应考虑作业区长度、间距、视距、弯道及下坡等相关因素,以及夜间交通通行所需的标志、照明设施等。
2、施工安全作业控制区及交通疏导布置按照《**省普通公路标准化指南系列(养护施工安全作业标志设置指南)》进行设计。
四、预算部分
1、S306线交通量比较大,建议编列行车干扰费、部分工点考虑编列采取交通管制措施费用。
2、建议编列征地、青苗赔偿费用(包括施工便道)。
3、部分工点建议考虑二次挑运费用。
专家签名:
2016年3月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