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来源:知库网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道路积水成为城市道路的一个主要的灾害,它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还对道路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市政路基、路面及绿化带等排水设计的几个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排水;排水设计;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eople of urban road demand more and more. And the water become urban road road a major disaster,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normal use of the road, but also to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oad have a bad effect.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of municipal subgrade pavement and green belts drainage design such as some of the points for analysi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Roadbed drainage; Drainage design; analysis

市政道路积水是最主要病害之一,积水会对行驶的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影响交通安全,同时路面会因长时间积水造成开裂,深陷、松散等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因此,要对市政道路合理有效地设计,时刻保证路面结构处在一种干燥的状态,使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路基排水要点设计

1、要疏干潮湿或过湿路基

对于一些过于潮湿的路基,应该进行风干处理后才能作为设计路基,处理方法应该按以下步骤:

1)对于过湿路基,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2)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收集到排水沟内,通过吸水泵排走,从而疏干路基。

2、在地势较低处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要充分重视下立交处道路路基排水问题。

1)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面水。2)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若不进行处理路基就会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盲沟、暗沟、渗沟等,实践证明盲沟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有着良好的效果。盲沟设置方法:盲沟断面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沟底和中问回填粒径3~5cm 的碎石或卵石,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的粒料一中、粗砂、中砾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或者采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 管,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顶部铺设双层反铺草皮,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 的粘土层,作为封闭层,防止地面水和泥土进入。

二、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要点设计

道路路面排水要点设计可分为车行道、人行道、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由于雨水或从附近汇集而来的水,最先接触的都是道路的路面部分,所以,如果不及时排除将会出现:道路表面形成“水膜”,使路面与车轮之间隔有一层水垫层,从而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为迅速排除路面径流、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正常交通及行人安全,需要合理进行路面排水设计。

1、车行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当路面宽度较窄,设置单坡也能满足道路的横向排水要求时,可采用单坡排水,非机动车道的排水方式即为单坡排水,这样既有利于施工,又保证了路面的完整性。

2、人行道排水设计

1)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2)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入人行道上的地表水。此外,还有少量地表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泄水孔沿着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然后顺人行道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雨水携带黄土或铸铁泄水孔生锈而产生)。此时,为了使人行道上干净、清洁,可以在人行道边设置排水通道及时将从挡土墙上方

流下的水分截走。

3、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

1)在道路各结构层施工时,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工,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及时将各结构层水沿道路横坡排人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雨水井内。2)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下封层,使得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及时沿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排走,保持道路基层干燥。3)设置排水层。在多雨地区或地表水较丰富的地区,采用设置排水层的方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层下设置起隔水、防水作用的土工布,将由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有效地拦截在该排水层内。排水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其纵横坡度分别同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排水层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粒料材料,如碎石、矿渣、砂等。这些材料还可以防止路基内地下毛细水的上升,使路面结构保持干燥。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纵向排水沟渠或盲沟,盲沟与雨水井相接处在井壁开设孔洞并设置土工布过滤格栅将汇集来的雨水排入雨水井,通过雨水主干管将水排走。

三、市政绿化带排水要点设计

城市道路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组成的,其中绿化带排水设计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绿化带的功能许多,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给出行的人们带来视觉的美化。随着城市绿化指标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也越来越大,绿化带宽度将更大。但是,绿化带一般都会造成积水,虽然可以把少部分的雨水排至路面,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雨水渗人土中,日积月累的造成绿化带下水顺着市政管道向路基深部渗透,这种渗透时间长了会危害路基,对道路正常的使用寿命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在绿化带排水设计中,根据经验,第一应分隔带为硬铺装;第二分隔带为绿化带。在城市道路里,为了满足绿化要求,美化城市环境,道路分隔带硬铺装越来越少,部分利用绿化带作为公交站台处采用硬铺装,因此可以按照分隔带均为绿化带进行排水设计。渗入到绿化带中的水分一部分沿道路纵坡向下排走,另一部分向路面结构侧面、绿化带底渗入,因此,可以在路面结构两侧边缘与绿化带衔接处铺设涂刷双层沥青的土工布,将绿化带与路面结构隔开。同时在绿化带底部设置纵向排水沟(盲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排水通道将绿化带水及时排入道路两侧的雨水井内。

四、加强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建议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对于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的长短影响很大,道路设计中不仅要重视道路路面水的排除,对于道路路基排水、绿化带处排水、立交处地下水位的降低等也不容忽视。实践证明综合运用这些排水措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市排水系统中,解决各部分的排水问题,将城市道路各部位排水均作相应的规定,确保交通枢纽的畅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抓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给排水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以确保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科学、和谐、稳定的发展。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面的积水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排除,时间长就会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这部分水会对路面产生破坏作用,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要考虑排水设计,而排水设计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寻求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力求路面的

积水尽快的排除,保持路面的通畅,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班福忱,李亚峰.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

[2]孙洁.PPP管理模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73-76.

[3]罗杰.沥青桥面铺装层渗水的危害性与处理方法[J].中南公路工程,2004,(6):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