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来源:知库网
2022年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

(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大气布点方法有多种,其中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______,网格布点法则多用于______地区。

2、测定CODCr过程中,加入硫酸银的目的是______,加入硫酸汞的目的是______。 3、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时,通常要将其大量的有机物基体分解,使欲测组分转变成______,然后进行测定。干灰化法分解生物样品的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 4、若正常人说话的声压级(Lp1)为60dB,如果20人同时说话(均为60dB,n=20),则计算总声压级公式为______,总声压级为______。

5、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监测是通过对______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7、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______和______。 8、测得某100mL水样的Cr6+含量为20mg,加入标准样18mg后测得36.5mg,该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______。

二、判断题

9、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

10、对大气固定污染源进行监测时要求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 ) 11、采集空气样品时只能用直接取样法而不能用浓缩取样法。( ) 12、碱性KI-NaN3溶液进行固定。

@17、干灰法适宜用于测定易挥发性物质。( )

13、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 14、测定废水的COD指标时,当加热回流过程中出现试液颜色变蓝,需要对水样进行稀释后测定。( )

15、城市交通噪声监测统计中,平均车流量是各段车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 16、任何两个噪声源声叠加后,噪声级最多增加3dB。( )

17、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同时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 )

18、对某一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准确性高的精密性一定高。( )

三、选择题

19、标准皮托管用于测量烟气的压力,标准皮托管适用于测量( )。 A.含尘量高的烟气 B.不含尘烟气 C.含尘量少的烟气 D.无组织排放的烟气

20、组成土壤的最基本物质是( )。 A.腐殖质 B.矿物质 C.水分 D.空气

21、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及研究属于环境监测中的( )。 A.研究性监测

B.监视性监测 C.咨询服务监测 D.仲裁监测

22、下列属于评价准确度方法的是( )。 A.平行实验 B.空白实验 C.加标回收 D.曲线校准

23、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 A.进行定性分析 B.进行定量分析 C.分离混合物

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

24、下列各项监测指标中,表征湖、库富营养化的特定指标是( )。 A.挥发酚 B.总磷 C.氰化物 D.叶绿素a

四、简答题

25、欲监测农田土壤中的有机质、pH值及重金属的含量,请简述如何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

26、什么是环境监测管理?请说明其目的及原则。

27、试举一例,说明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思路和相关内容。

28、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近代环境监测有哪些要求?

29、测定烟气中烟尘的采样方法和测定烟气组分的采样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30、简述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手段主要有哪些(至少回答出5种),简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

五、计算题

31、某监测点的环境温度为18℃,气压为101.0Kpa,以0.50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每隔4h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将6次气样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10.00mL测知含SO2共3.0μg。

(1) (2)

计算该监测点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的浓度(mg/m3)。

若PM10=0.315mg/m3,NO2=0.150mg/m3,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

(API),并判断首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附:城市空气不同API指数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mg/m3)

依题意,PM10的污染分指数最大,该地首要污染物为PM10,该地区的污染指数为182.5,属于中度污染。

32、6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的BOD5测试结果,求该水样的耗氧率和BOD5。

33、有一组分析结果,共测定了8次,14.23,14.25,14.31,14.31, 14.36,14.37,14.41,14.48,请用狄克逊检验法检验14.48应不应该剔除? 附: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计算公式

克逊检验临界值(Q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区域性常规监测;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 2、【答案】催化作用;络合氯离子

3、【答案】简单的无机化合物或单质;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试剂且可处理较大量的样品;不宜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以及时间长 4、【答案】Lp=Lp1+10lg20;73dB 5、【答案】臭氧;颗粒物;有害气体 6、【答案】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7、【答案】梅花形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8、【答案】91.67%

二、判断题

9、【答案】正确 10、【答案】正确 11、【答案】错误 12、【答案】错误 13、【答案】错误 14、【答案】正确 15、【答案】错误 16、【答案】正确 17、【答案】错误

18、【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D 24、【答案】D

四、简答题

25、答: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步骤: (1)土壤样品的采集内容为:

采集土壤样品包括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确定样品类型,进行物质、技术和组织准备,现场踏勘及实施采样等工作。

①采样点布设和数量。为使布设的采样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应遵循采样点的布设原则进行。土壤监测布设采样点的数量要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②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对角线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由田块进水口引一对角线,在对角线上至少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点,若土壤差异性大,可适当增加采样点。

③采集类型、深度及采样量。对于一般性的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样,组成混合样的采样点数通常为5~20个。混合样量往往较大,需要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1~2kg,装入样品袋。

④采样时间和频率。为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样品进行测定。如需同时掌握在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受污染的状况,可在季节变化或作物收获期采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

测技术规范》规定,一般土壤在农作物收获期采样测定,对于镉测定属于必测项目需要一年测定一次。 (2)土壤样品的制备

样品加工又称样品制备,其处理程序是:风干、磨碎、过筛、混合、分装,制成满足分析要求的土壤样品。

①样品风干。在风干室将潮湿土样倒在白色搪瓷盘内或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地压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风干过程中需要捡出大块杂质。 ②磨碎与过筛。如果进行土壤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等物理分析,取风干样品100~200g于有机玻璃板上,用木棒、木辊再次压碎,经反复处理使其全部通过2mm(10目)孔径筛,混匀后储于广口玻璃瓶内。如果进行化学分析,一般采用四分法,分取所需土样量,使其全部通过0.84mm(20目)孔径尼龙筛。过筛后的土样全部置于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用于土壤pH、土壤交换量等项目测定;另一份继续用四分法缩分成两份,一份备用,一份磨碎至全部通过0.25mm(60目)或0.149mm(100目)孔径尼龙筛,充分混合均匀后备用。通过0.149mm(100目)孔径尼龙筛的土壤样品用于有机质或重金属含量等分析。

26、答:(1)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主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其核心内容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归宿(即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应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如下五方面的质量特征:①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② 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③完整性,是指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④代表性,即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⑤可比性,是指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2)目的:为保证监测发展,理顺和规范监测工作及保证监测质量。

(3)原则:①实用原则。监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监测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实用;监测手段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准确、可靠、实用。

②经济原则。确定监测技术路线和技术装备,要经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27、答:以河流为例,监测方案制定过程:

(1)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 ①资料收集

包括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水体沿岸城市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水体沿岸城市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等;地面径流污水排放、雨污水分流情况,以及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农田灌溉排水、农药和化肥施用情况等;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等。 ②实地调查

在基础资料收集基础上,要进行目标水体的实地调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水体以及周边环境信息的动态及其变化趋势。实地调查可熟悉监测水域的环境,了解某些环境信息的变化情况,方便后期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主要内容包括:

①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以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状态。 ②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只设一个。

③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

500~1000m处。可设多个。 ④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只设一个。

⑤采样点位的确定:河流上确定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 (根据河宽分别设一条、二条、三条垂线);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 (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应能反映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力求以最少的采样频率,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

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较大河流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1次,全年6 次,采样时间可设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2次;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1次。

(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技术。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水体监测中所获得的监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并且需要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

28、答: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扩散性、活性或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对象和手段的多样性,组分和变化的复杂性,因此近代环境监测的要求归纳起来如下:

(1)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2)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3)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

29、答:(1)测定烟尘采样方法 ①需采用多点采样

因为烟道内同一断面上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尘浓度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 ②等速采样

采气流速大于或小于采样点烟气流速都将造成烟气误差。采气流速大于采样点烟气流速时,由于气体分子惯性小,容易改变方向,而尘粒惯性大,不容易改变方向,所以采样嘴边缘以外的部分气流被抽入采样嘴,而其中的尘粒按原方向前进,不进入采样嘴,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低;采气流速小于采样点烟气流速时则相反。 (2)测定烟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组分采样方法

不需要多点采样,只要在靠近烟道中心的任何一点都可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气样;也不需要等速采样。

(3)采样方法不同的原因

气态和蒸气态物质分子在烟道内分布比较均匀,同时气体分子质量极小,可不考虑惯性作用。

30、答:(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①均值质量控制图; ②均值-极差质量控制图; ③多样质量控制图; ④比较试验; ⑤对照分析。

(2)图10-1示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过程。将含待测元素的样品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故只要测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五、计算题

31、答:(1)设每次采集气体体积Vt=30min×0.5L/min=15(L)。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采用标准状态(0℃,101.325KPa)时的体积,即设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0。非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即:

故可得,V0=0.935Vt=14.025(L),该监测点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的浓度为:=3.0×(50/10)/(6×14.025)=0.178(mg/m3)。 (2)根据题意,利用大气污染物污染分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ρi、Ii为第i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和污染分指数;ρi,j、Ii,j为第i种污染物在j转折点的质量浓度限值和污染分指数;ρi,j+1、Ii,j+1为第i种污染物在j+1转折点的质量浓度限值和污染分指数。 PM10的污染分指数为:

NO2的污染分指数为:

SO2的污染分指数为: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空气质量可分为六个级别,见下表所示。

32、解:根据溶解氧计算公式

以及稀释法测定BOD结果表示方法

式中,ρ1为水样(或接种水样)在培养前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ρ2 水样(或接种水样)经五日培养后,剩余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水样ρ3为空白水样(以稀释水代替水样,再加入与水样测定时相同量的稀释水和接种稀释水配制而成)在培养前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ρ4为空白水样(以稀释水代替水样,再加入与水样测定时相同量的稀释水和接种稀释水配制而成)在培养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f1为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f2为原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空白水样,设其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为ρ3、ρ4,代入公式分别求得ρ3 =0.0125×9.3×8×1000/100=9.3mg/L;ρ4=0.0125×8.9×8×1000/100= 8.9mg/L。

(1)

对于稀释150倍的A水样,设其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为ρ1,A、ρ2,A,代入公

式分别求得:

ρ1,A=0.0125×9.16×8×1000/100=9.16mg/L ρ2,A=0.0125×4.38×8×1000/100=4.38mg/L

则A水样测得BOD值为[(9.16-4.38)-(9.3-8.9)]×150= 657mg/L。

(2)

分别求得

同理,对于稀释250倍的B水样,设其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为ρ1,B、 ρ2,B。

ρ1,B=0.0125×9.18×8×1000/100=9.18mg/L ρ2,B=0.0125×6.10×8×1000/100=6.10mg/L

则B水样测得BOD值为[(9.18-6.10)-(9.3-8.9)]×250=670mg/L,取A、B水样测得结果的均值(657+670)/2=663.5mg/L。

33、解:将测量值由小到大排列,为14.23,14.25,14.31,14.31,14.36, 14.37,14.41,14.48,对较大的可疑值14.48进行检验:

当n为8时,Q0.05=0.554,Q<Q0.05=0.554。则最大值14.48为正常值,不应剔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