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城市道路绿化带功能分析 任帅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摘 要: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角度着手,分析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设置给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所带来的效益,为今后的城市道 路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带 1 绿化带与交通安全 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的作用,从而减少因 (一)分离交通 为城市道路修建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影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 城市道路作为交通工具的载体.其关系着每一位参与者的 活质量.达到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大气污染防护的和谐统一。 安全,其应该让参与者感受到的是舒服、自在与安全,让出行变 (二)尘土吸附 得轻松、愉快,而不是时刻的感受到自己生命受到威胁,对于每 空气中的颗粒物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 次的出行都是充满畏惧感,如履薄冰般小心谨慎,有违城市道 带来的危害包括能见度的降低、光化学烟雾等,绿化带植物的 路的参与者生态观。 合理选择可以有效的滞留和黏附由于行车所带来的颗粒物.筛 绿化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它能够 选合理的绿化带植物就等于给空气安装了一台净化器。 让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非机动车在平面上实现分离,从而很 因此,在城市道路的绿化带选择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充 大程度上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让机动车行道的驾驶人员可 分发挥其减尘、滞尘作用,截留空气中所带来的颗粒物,以达到 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必担心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突然出现。减轻了 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效果。 一 驾驶人员的心理压力,让车上的乘客更加的舒适。非机动车道 3美化市容 和人行道上的人们也少了机动车的干扰和可能带来的伤害.真 (一)色彩效果 正的实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快速通行的目的.平面上实现交 城市道路作为都市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就像是没有 通分离的绿化带。 树叶的树枝一般,只有骨干而缺少点缀,给人以生硬感,有违视角 (二)方向诱导 自然、舒适性。绿化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城市道路的这一 城市道路的绿化带线形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道路的线形一 缺点,城市道路绿化带就如同树枝上刚长出来的新叶,给人以生 致的,能够形成各种交通都在属于自己的围合空间中运行。.井 机、清新感,同时避免了城市道路单调、乏味视觉的出现。 然有序的效果。减少了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的设置.降低了钢材 绿化带植物的不同颜色搭配给驾乘人员带来一定的视觉 的使用量,体现生态环保的概念。除此以外,有关研究表明『1— 冲击,有研究认为,红、橙、黄等暖色系给人以温暖、热闹的感 2】,人在适度的围合空间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感和领域感,在雨 觉,蓝、蓝绿、蓝紫、白色等冷色系给人以冰凉、清静感,紫与绿 雾雪等恶劣天气行车视线不良的情况下,道路绿化带的轮廓成 属中性色,对观赏者不会产生疲劳感,相反红色极具注目性,应 为道路交通的有效方向指引,可以帮助交通参与者找到正确的 用过多易使人疲劳。同时合理的色彩搭配给行驶中的人们以运 行驶方向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动感。能在春天给人以春意盎然,夏天绿叶成荫,秋天金色大道 (三)缓解疲劳 的季节变化感受,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加入绿化带可 由乔木、灌木、草等植被通过一定的种植形式、间距及色彩 以减少因制作道路两旁景观造型时的耗材。 的搭配组成的绿化带。能够避免驾驶人因长时间在单调乏味的 (二)和谐生态 驾驶环境中行驶而产生疲劳,从而导致其反应能力下降,造成 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城市.如重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 交通事故的危险。高低植物搭配而形成的起伏给人以波浪形的 间的绿化带给行人带来安全感,有一种远离车辆威胁的心理感 视觉效果,同时能够让乘客可以随着其起伏感受到乐趣。另外 受和减少交通事故时对人行道行人的伤害的效果,另外绿化带 路旁植物的叶发叶落、花开花谢给行驶于这条道路的驾驶人员 的植物可以为行走于人行道的人们提供遮阴.减少了人工遮阳 以四季变化,知冷知热的心理感觉。 设施的设置,减少因制造这样一些人工设施而带来的污染。树 2污染物净化和尘土吸附 叶的颜色给人以美感,植物的造型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氛围,绿 (一)污染物净化 化带就如同和谐使者一样存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4结语 机动车所排放的污染物被公认为是城市道路空气污染的主要 城市道路绿化带。一种看似普通的道路附属设施,在城市居 污染来源,这些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直接危害的人数众多。有 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理的绿化带布局、设计丰富了 研究表明,当高大建筑物分布于狭长的街道两旁时,街道污染 都市生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正满足当 物很难扩散出去。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街道峡谷效应。 下城市发展需要,也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伤害的要求。 城市道路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功能决定了其必须穿梭于各种 高大的建筑物之间.而城市道路中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 参考文献: 的绿化带也可能会形成类似于街道峡谷效应的绿带峡谷效应. …天青.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关系研究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密度过高的绿化带将不利于机动车道中污染物的扩散,造成城 [2】张玉轻.北京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 市空气的污染。绿化带的合理配置,不仅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 大学.2006. 2015年第4期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