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的反思

来源:知库网


新课改的反思

新课改强调了要求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强调。由此,在目标上,初中数学应从强调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要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

不可否认,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应清楚地看到新课改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学”轻“教”,变自主为自由

新课改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强调了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学实现一种平衡,要改变以往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陋习,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往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 的不“主导”,任由学生“自主探究”,由此,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正确、及时引导

对于自主学习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的现象,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变自主为自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的板书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学进步的一大表现,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因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传统教学,它的引入并不会改变教育的实质:传道、授业以及解惑。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许多老师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结果为了能够制作一张张五彩缤纷,吸引学生眼球的PPT,许多老师常常耗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对于如何把知识整理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重要的问题倒没有时间去思考。

传统的板书虽然会减缓教师的讲解速度,但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思考却是有益的。在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情景创设忽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教学融入教学情境中。通常,教学情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而很多教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学活动就应该直接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忘记了学生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取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而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即“以旧代新”。 四、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变满堂灌、被动听的教学为合作、自主的教学。然而,这并非否定一切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积极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可以为“我”所用。因对课改理念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出现否定一切传统因素的现象。

新课改下,教师应始终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来指导教学实践。只有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