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
甘肃省烟草公司平凉市公司张永林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认识理解因素、激励机制因素、内部审计因素、外部监管因素四个方面入手,对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实现的因素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也逐渐增大,这个我国各个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烟草企业。为了推动我国烟草企业的稳定发展,内部控制管理开始广泛的应用到烟草企业中来,这不但可以提升烟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同时还能提高烟草企业的运营效率。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给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而提高整个烟草企业的工作效率。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的基本概述(一)内部控制
所谓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自己的权利制定一些规范员工的规章制度和公司运转流程,为了保证公司日后更好的发展,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的措施。开展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是合理保证企业运营管理的合法性,同时对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今后稳定健康的而发展。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分为五方面,第一,内部环境;第二,内部风险评估;第三,内部活动控制;第四,信息和交流;第五,内部监管。
(二)有效性
有效性就是指在落实一项活动后,所获得的效果程度。站在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内部控制标准的完成情况,它不仅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更是保证内部控制机制顺利落实的关键因素。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的含义分成两方面,第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自身具备的有效性;第二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将其贯穿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并将其自身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
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实现的因素(一)认识理解因素
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对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进行全面的了解,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控制的条例,换句话说,就是把各项管理机制的汇总,来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此外,还要一部分人把内部控制当作企业管理制度,普遍认为其就是一项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管的机制,只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等同于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对内部控制模式、技术以及手段给予全面认可。
(二)激励机制因素
由于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全面的调动起来,进而出现管理层级综合素养较差和闲散的状况。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建立了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执行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将激励机制的真正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的落实。
(三)内部审计因素第一,很多企业都没有构架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顺利的来开展。第二,内部审计工作不具备性。一部分企业即使构建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但是起到表决权利的还是企业的
领导人员,一些企业的审计部门附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中,这就导致内
部审计的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第三,内部审计职责不明确。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普遍认为审计工作就是给财务管理提供服务,其实在财务账目的核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四)外部监管因素
导致内部监管效果差强人意的因素有三点,第一点,监管标准缺乏统一性,管理模式存在闲散性,从而不能实现监管合一。第二点,在进行监管时,没有制定合理的目标,再加上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导致监管薄弱化现象比较严重。第三点,落实环境缺乏规范性,会计师注册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外部监管自身作用不能全面发挥。
三、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一)构建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更是风险的生产者和抑制者,要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加强人员的管理。所以,企业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还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企业员工的各项行为进行抑制,同时还能构建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立的内部审计系统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大内部审计管理力度,首先,优化内部审计职权。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对内部审计进行优化,不但可以实现内部环境的构建,同时还能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全面开展。此外,还要建立控制自我评估机制。企业可以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来对内控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优化和完善。
(三)构筑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风险控制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我国企业的内部运行安全。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来看,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抑制。其次,制定准确的风险控制目标。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收集一些科学、可靠的数据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从而保证控制目标的实时性和科学性。最后,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企业可以利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解析以及风险预警等方式,来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运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内部控制,不但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还要秉持重要性原则,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全程控制。除了可以满足企业资金效益监管原则之外,还能将内部控制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因此,要想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就要找到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并对其进行充分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导致企业内部有效性受到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认识理解因素、激励机制因素、内部审计因素、外部监管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出现,严重约制了内部控制的自身作用。因此,要想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首先就要对构建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内
下转第165页)
MoneyChina财经界
161
投资理财
日常表现进行定期监控和考核。此外,对于合作的供应商,需对其产品质量、合同履约、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掌握供应商真实情况,为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建立的战略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合同履约、服务质量等。
3、战略供应商履约后评价指标
战略供应商履约后评价主要是针对供应商在工程进行期间的履行事前约定合同的具体情况,统计和分析各个阶段,并采用相应的打分方法,形成数据为基础的后评价报告。合理实施战略后评价不仅有利于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更全面、更系统,还有利于电力企业在招投标工作中规避风险,加强供应商履约管理。本文建立的战略供应商履约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物资质量、供货能力、供应商合作能力、供应商责任。
表1战略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目标战略供应商综合评价
一级指标战略供应商准入评价
二级指标基本情况
三级指标财务信息产品业绩资信等级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额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利润率研发人员比重技术来源与支持设计研发工具专利证书及获奖情况设计研发经费服务履行情况服务反馈记录客户投诉率投诉处理率
产品合格率
退货率平均价格比率批量折扣率计划上报及时率计划上报准时率生产报送及时率生产报送准确率到货及时率实施服务培训服务维护服务售前服务物资退货率物资总供货完成率VMI/JIT支持率社会责任环境责任
产品价格合同履约
服务质量
战略供应商履约后评价
物资质量供货能力供应商合作能力供应商责任
经济评价
技术评价服务评价
战略供应商绩效评价
产品质量
四、结束语本文基于目前电力企业供应商的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以战略供应商综合评价为核心,从供应商准入、绩效、履约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战略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电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保障,有效控制电力企业成本,确保电力物资的质量,保障电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1]岳振伟.基于绩效评价的供应商管理[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5(8):69-71
[2]宋斌,刘春辉,赵艳丽,张洪青.基于数据挖掘的电网企业战略供应商评价选择[J].物流技术,2014,33(8):444-447
[3]赵潮钢.供应商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上接第160页)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经营利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实现对自身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加强成本预算在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解决目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多项问题。因此,根据企业自身行业和发展情况的特点,企业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要不断加强自身成本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推动企业管理沿
着现代化与科学化的道路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1]付琦琦.战略标准成本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
[2]滕丽.浅谈企业预算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58+60
(上接第161页)部审计机构,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另外,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职责和方位进行明确,并通过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的方式,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提升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给企业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刘玉廷,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0,09:4-8
[2]刘玉廷,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取胜。
五、结束语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作为经济体,自然而然会受到发展带来的影响,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在财务管理方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员工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将成本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之内,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
(上接第163页)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10,07:
3-10+95
[3]范小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13-14
[4]耿超.关于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04:73-74
[5]董治平.对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129-130
[6]王会芳.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35:76-77参考文献:[1]沈萍.论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石油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6(07)
[2]李金泉.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
[3]韩春媛.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教材技术与应用.2015(04)
MoneyChina财经界
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