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药时间:
①饭前(食前30分钟):收敛止泻药、胃壁保护药、吸着药均应在饭前服;利胆药如硫酸镁、胆酸钠等,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而保证疗效;对消化系统刺激不大的肠道抗感染药宜在饭前服。
②饭时(饭前饭后片刻):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合剂应在饭时服用,使药物及时发挥作用;有些对胃肠刺激特别强的药物(硫酸低铁、左旋多巴芬)也可在饭时服。
③饭后9食后15—30分钟):绝大多数药物可在饭后服。特别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碘化钾、洋地黄、黄连素等。
④空腹(清晨):驱肠虫药如驱蛔灵、槟榔等,可使药物迅速入肠保持高浓度而且直接作用于虫体;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可使药物迅速入肠而发挥作用。
⑤睡前:催眠药、安定药、某些作用缓慢的导泻药等。盛夏酷暑,人们自然要喝些清凉饮料,用以消暑解渴。但有些饮料会对某些药物的效果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不良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二、吃药后不能吃什么
好医生能用医术帮你恢复健康,好药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若是在最佳服药时间上再加以配合,那么疗效将达到最佳效果。这是近年来,医学专家发现的药物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的结论。
由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因此,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才能使药发挥出最佳疗效。
多数药物的说明书写明每日服药3-4次,这是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必要的有效浓度,保证药效。但也有不少药物还有服用定时的特点,这是由发挥药物特定药理作用和所治疾病的性质来决定的。因此,医嘱上写的饭前、饭后、空腹、睡前都含有具体时间要求。饭前是指餐前30-60分钟,饭后指餐后15-30分钟,睡前指入睡前15-30分钟,空腹指清晨进食前。
铁剂:贫血患者补充血剂,如果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7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疗效最好。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1日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导致脑血栓形成。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消炎药物,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为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1次服药。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 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每晚睡前服用,因为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 三、发物有哪些
1、动火发物:多具辛热燥烈之性,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
如烟、酒、葱、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不宜食用。
2、动风发物:多具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内风亢逆,邪毒走窜。
如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疔疖、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痹证等不宜食用。
3、助湿发物:多具胶着粘滞、肥甘涩腻之性,能阻脾、助湿、恋邪。
如饴糖、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湿热病、黄疸、淋证、痢疾、带下、疟疾等忌食。
4、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
如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苋菜、莴笋、柿子等。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阳虚水肿等不宜食用。
5、动血发物:多具活血散血、作用峻烈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
如慈菇、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烧酒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崩中漏下、痔疮、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衄、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忌食。
民间所指的“发物”多指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质和高营养的食物。
辛辣就不用多说吧,就是辣的东西,川菜,咖喱,火锅什么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