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商行政管理.doc11

来源:知库网
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期末考试答题纸

浙江财经学院考试答题专用纸

线 烨 祺 雷 : 名 姓 3 2 1 0 0 3 4 1 1 00封1: 号 学 示 展 0 1 : 级 班 、 业 专 密评分 内容 结构 观点 论据 格式 总分 得分

关于温州中小型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的探讨

2011年是温州经济动荡的一年,9月份发生的各类温州老板“跳楼”“跑路”

事件惊动全国,国务院温总理在10月4日视察温州,要求市政府一个月内将局势稳定下来,中央也在随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拯救”温州市场,安定民心。(十月新增贷款54.5亿元)。11月5日,温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介绍称,按照温家宝总理考察温州后的指示,温州市组织政府、金融、企业等全力“救市”。时过半年,温州群体性的企业关停,倒闭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近期未出现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主出走情况,也没有发生企业主跳楼等极端事件,温州经济也开始逐渐稳定。

温州市场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关注和评论,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温州的市场模式,温州真的错了吗?下面我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温州相对于全国而言,市场经济起步较早,拥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这为温州的早期资本积累创造了条件。高利贷是促发危机发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能只看到高利贷的表面现象,就把责任全部推到温州市场上。经过分析,我认为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温州市场本身,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首先是温州市场本身存在问题:

1

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期末考试答题纸

1.温州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拥有大量资金。温州民间资本,仅2010年上半年,估计民间闲置资本就达到8000亿元左右,在资本追逐利益的驱使下,温州民间资本市场上的投机心态越来越严重。危机之前,他们将赌注压在了房地产和高利贷上,温州炒房团名震天下。资金不断向房地产聚集的同时,温州实体经济的根基被抽空。投机在向下游产业传到的过程中被进一步放大,形成了一个风险叠加的投机链条。最终,在货币紧缩的刺激下,土崩瓦解„

2.温州商人,90年代以吃苦耐劳远扬天下。如今的温州商人奢侈成风,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各类豪华车保有量接近全国的5%,其中奔驰10000多辆,宝马17000多辆,远远超过了国内一些大城市。还有,近些年温州商人豪赌成风。种种迹象表明温州赖以生存的实体经济受到严峻挑战。

3.温州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温州的大部分企业延续着原有的模式,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改革。第二产业,如服装业,鞋业制造业等,长期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

温州市场,不可否认的是其产生了巨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创造了无数优秀商业群体,创造了无数优秀商品的品牌,温州商人和生意走向了全世界。我们在其经济低潮时也不能完全是看到了其存在的问题,狠狠批评打击。温州市场出现问题,政府也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一直以来,民间金融都处于长期被忽视被打压的地位,浙江中小企业能成为全球的奇迹,温州民间金融功不可没。政府在民间借贷资本的问题上并没有积极引导,而是一味打压。打击这么多年,民间借贷资金越打越大,事实上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的作为,导致其畸形发展。

2.其实,真正扰乱中国金融秩序的是中国国有金融机构----利率是根据政策不是市场决定的,从老百姓收集的社会资金本来都是公共资源,却都投向了政府项目,造成巨大的不良资产。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借贷行为看的很紧,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却没有来源,最后只能走“高利贷”这条路。过去几年,中小企业大部分一直亏损严重,而中国的银行却很赚钱,也许银行才是真正的高利贷。

2

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期末考试答题纸

救市”行动过后,温州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得到短暂缓解。2012年5月,中央决定将温州作为金融改革试点。政府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第一次有望相互协调发展。

我认为,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是:加强政府、银行、企业协调对接,增加不了贷款的容忍度;政府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创办民间借贷服务机构,引导民资规范化,阳光运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教育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