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气调神大论看四季养生
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养生备受大家的青睐。在上了一个学期的养生课之后,我对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养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人在养身方面也有很多自己的研究,《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医学的鼻祖和基础,也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和方式。在《素问》中第二篇便是“四气调神大论”,他告诉我们,一年分四季,四季各有变化,人的身体也会随着节气的改变而改变,养身之道亦要因时而变。下面,我想结合养生课上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和我对黄帝内经上面的一些理解,讲一讲我自己对四季养生的看法。
一. 春季养生
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具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为四时之首,既是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的时令,也同样可以看作是养生的开始,此时,人应该本着“人与大地相应”的基本出发点,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人体之阳气。所以,春季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由弱到强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而且还要积极地去倡导一种雅致舒心的生活
所以在春季之时,要注意保持自己愉悦的心情日常生活要安排得
丰富多彩。《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可见,在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不仅是生活的丰富,还是一种生命的颐养
春季还应多食红枣,蜂蜜,韭菜,春笋,樱桃,菠菜等食物
二. 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正所谓“ 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 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可达到养目的目的。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三,秋季养身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
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
四. 冬季养生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正所谓“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 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以上便是我对四季养生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我认为不同的人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根据四季节气的不同特点,来安排自己的吃喝住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好好养生,不但是我们健康的保障,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