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手部深度烧伤84例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

来源:知库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393・ J0urnal of Nanto“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06:26(5) [文章编号]1000—2057I 2006)05—0393—02 手部深度烧伤84例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 张 霞,张 云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南通22600I) [摘 要]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手烧伤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 组和功能锻炼组各42例,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运动系统功能锻炼及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患者康复效果。结 果:功能锻炼组比常规护理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功能锻炼有促进烧伤患者手部血液循 环,刺激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建 新的完善机构,从而加快手部功能康复。 [关键词] 手烧伤;功能锻炼;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深度手烧伤患者如果忽视了及时、正确、有效的 次,早期使用,该药使瘢痕充血减轻,颜色变淡,质地 功能锻炼,患者有可能出现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本 科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手烧伤84例患者,临床上 我们注意康复技巧,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早期功能康 复锻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4例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5~ 变软,止痛止痒。康瑞保软膏涂抹患处每天3~4 次,并轻柔皮肤,使药物渗透到瘢痕组织中,让药物 充分发挥作用。 1.3 康复护理原则 (1)被动运动:术后2周开始 进行,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循序渐进地活动 每一个患指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幅度尽量最大 以 患者能耐受程度为限。肌腱受伤者关节活动幅度要 6l岁。单纯手背烧伤68例,伴手掌烧伤l6例,伴肌 腱烧伤6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常规护理组早 期按外科一般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组在常规护理的 小,以免肌腱滑脱或断裂。训练顺序为掌指关节和 指问关节进行屈曲、握拳、对指训练。(2)主动活动: 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4~5次,持续时间6~9个 基础上,加强手部的康复训练,治疗时间6个月。 1.2 康复训练方法 (1)加压疗法:戴弹力手套,一 月,可借助体疗器械如手指肌力练习器,握力练习器 等。(3)作业疗法:早期由于皮片鲜嫩,用柔软的棉 球、纱布、软橡皮圈等物品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拆、 抓、握训练。日常活动训练在术后2周进行,如早期 训练患者自己刷牙,吃饭等。(4)职业训练:当瘢痕 般压力在25mmHg左右 。露出指端以观察血液循 环。康复早期24小时持续使用,1个月后锻炼时可 以不配戴,但夜晚要坚持,时间0.5~1年。(2)温水 浸浴疗法:功能锻炼第1周,用38℃~39。c的温水 浸泡,以清洁创面,软化瘢痕。鼓励患者在水中进行 握拿、对指、对掌等手部主动活动,每天l~2次,每 次15~20分钟。(3)局部按摩疗法:帮助消肿、止 痛、促进血液循环。以柔韧而有弹性的手法,作用到 皮下组织和关节问隙,植皮区和植皮边缘。早期以 “按”为主,力度要轻,勤换部位。随着皮片老化不断 成熟并经得起压迫,碰撞,牵拉等外力作用时,即开 始,如握笔、持物行走、拿锤子、手工等训练。 1.4疗效评价标准 手烧伤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时,应用美国运动系统功能锻炼及神经功能分 类(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患者的躯体化 症状。评分越高功能越好。 2 结 .加强,以轻柔按摩使皮肤松解。弹性增加,避免用力 按摩瘢痕发生水泡甚至形成溃疡。(4)硅酮喷膜直 果 手烧伤治疗前后6个月功能锻炼康复情况比 接喷射瘢痕部位及愈合后的创面皮肤,每天2~4 较,见表l。 表l 手烧伤84例治疗前后6个月手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94-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由表1可见:两组病例治疗前ASIA评分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6个月常规护理组和功能锻炼 要的方法之一。在手烧伤患者早期,护士要以良好 的心理素质,熟练的康复技巧调节患者的心理平 衡。 ,语言、态度、行为对患者坚持治疗起到重要的 作用。训练中尤为注意观察患者手部各关节是否在 正确的功能位置上及创面愈合后手部功能进展情 况。接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 行护理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训练,消除残疾,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的手部功能均有康复。但功能锻炼组运动、触觉、痛 觉比常规护理组恢复更明显(P<0.01)。 3 讨 论 对手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促进手部功 能恢复,防止手部因长时间缺乏合理活动而出现关 节强直、肌肉萎缩、挛缩畸形或骨质疏松等各种畸形 的有力措施。 本组病例中治疗后常规护理组只进行外科常规 护理,而功能锻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功能 锻炼。6个月后2组患者ASIA手部功能评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功能锻炼组恢复更 明显。加强功能锻炼是肢体烧伤后功能恢复极其重 [1] 许伟石,张民权.现代烧伤治疗[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5.217. [2] 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3.83. [收稿13期]2006—06—0l [文章编号】1000—2057(2006)05—0394—02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胃管留置与护理 施雅兰,施平,金红珍,徐秀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26001) [摘 要]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胃管插入法,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10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进方 法,水平卧位,双手轮流捻转胃管,快速插胃管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进插胃管法明显优于传统法。结论: 改进后置胃管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胃管留置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51.1 5 [文献标识码】 B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插胃管处理不当易造成滑 脱,在给此类患者使用传统插胃管的基础上,我们根 据患者特点,进行插胃管方法的改进,自2003年1 月~2005年l2月使用硅胶胃管,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明显提高,即将方法简述如下。 1临床资料 管。胃管尖端通过鼻腔后,用双手轮流将胃管插入, 动作应轻柔。同时双手向一方向稍作捻转胃管,以 增加胃管韧性。当插入14~16era时相当于气管切 开部位,感有阻力增加时,仍继续双手轮流向胃内插 送;浅昏迷吞咽反射明显者采用刺激法,插入14~ 16era时可用注射器从口角注入少许温开水刺激使 其产生吞咽反射,随着吞咽动作将胃管快速插入胃 内 ‘’ 。对照组按常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进行操作。 (2)置胃管方法: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从胃管 内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胃区听诊,有气 过水声;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逸出 。由于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对 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年龄20—68岁,GCS记分 均在3~8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判断标 准以一次成功率来评价插管效果。 1.2方法 (1)观察方法:常规物品准备,另加硅胶 胃管1根、无菌手套1副。患者头部摆正,枕冰枕, 约15~20era,四肢放平,头颈躯干在水平线上。戴 无菌手套,用温开水棉签清洁双鼻腔,测量长度在胃 管上作标记,润滑胃管前端从一侧鼻孑L缓慢插入胃 患者入院禁食1~3天后,才给予鼻饲流质,所以统 计100例患者中抽到胃液只有55例。当胃管盘曲 在咽部痰多时,抽出的胃液与痰液要加以区别。100 例中有92例听到气过水声。100例均无气体逸出。 在临床根据外伤的特点,3种证实的方法都需使用。 1.3 结果观察组胃管法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