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的定位与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为电力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流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电力企业职工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在提高企业文化的同时,加强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市场化用工打破了国有企业传统用工模式,在这种用工机制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本文通过对市场化用工的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市场化用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职工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化用工;职工队伍建设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的定位与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为电力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流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电力企业职工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在提高企业文化的同时,加强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也只有将职工队伍建设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科学的进行规划,才能够不断的为电力企业开创出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如何打破现有用工模式,有效地激活员工队伍,建设一直高效、团结、稳定的职工队伍是国企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二、市场化用工的概念 (一)市场化用工的定义
市场化用工是相对于在编的正式员工而言的。国企正式在编人员称为合同化用工,其他用工人员称为市场化用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面向的是市场,用工需求完全取决于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要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而实际上,市场化用工的人工成本明显低于正式用工。因此,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采用包括市场化用工在内的一些灵活用工方式。 (二)市场化用工的由来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国有企业在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三项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职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高不能低,干部能上不能下。企业在“三项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端影响了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企业缺乏创新。市场化用工打破了国有企业传统用工模式,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对其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薪酬分配,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对于表现好的职工,可长期雇用甚至安排其从事重要生产和管理工作;对于表现不佳的职工,可以辞退,彻底打破了“终身制”、“大锅饭”和“铁饭碗”。
三、电力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现状
要加强电力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就必须要从职工队伍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 1、冗员问题严重造成良莠不齐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都是执行的电力系统定员标准,是在计划体制之下采用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标准,是不够科学合理的。这就造成了企业定员宏观上根本控制不住,微观上搞不活,企业中为了完成任务盲目增加人员,这就造成了电力企业中的职工良莠不齐,造成职工的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差别较大,为职工队伍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缺乏
电力企业是一个资金与技术比较密集的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从事生产、管理与经营中。但是目前的电力企业职工队伍普遍素质不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虽然经历过多种培训,但是企业之中没有竞争的压力,故此职工就缺乏了自我向上要求,培训大都是应付差事,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3、缺乏激励机制
现在很多企业都制定职工激励机制,让职工努力供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但是电力企业还是采用固定的薪酬深度,没有起到激励作用,也就调动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企业实现目标。事实上,现在的电力企业薪酬的分配不怎么合理,基本上还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根本就不能体现出个人才能的发挥,让职工产生了惰性。
总之,上面三方面是现在电力企业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极大的影响着电力企业职工队伍建设,把职工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提不起来,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市场化用工必要性及措施
市场化用工机制灵活,拓宽了人员的选择空间和管理空间,员工的管理更加灵活。市场化用工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而进行的岗位招聘,企业可以择优选需,员工可以进出自由。通过市场化用工机制,成功吸引行业高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的员工形成冲击,有效激活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显著增强。从市场招聘的人员能很快转变角色,发挥自身优势,提升队伍整体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较好解决了偏远地区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问题。
市场化机制的运行,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及企业的持久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市场化用工的管理要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市场化用工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跟上现代化发展,电力企业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措施。具体的要从每一个职工中抓起,只有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才能够让企业发展。结合市场化用工的实际,加强电力企业职工队伍建设措施总结如下:
(一)建立高效劳动用工机制
电力企业中的用工机制基本规范,因此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就必须要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对企业的用工结构进行调整,采用用工的动态管理。同时要制定动态的管理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以及待遇随着岗位变化机制,对人才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二)严格控制职工总数
电力企业因为自身特殊原因,职工队伍的总量一直处于增长,许多超员的单位实现了负增长。因此,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就必须提高入门的门槛,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三)合理解决生产一线的缺员问题
相比之下生产一线劳动强度大待遇偏低,因此一直都是处于缺员状态,就是在岗的也是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所以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必须要重视一线的人员,通过引进市场化用工机制,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技能、高管理人才激活现有资源。
(四)培养各级人才
对于电力企业内部要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的使用人才,要从实践之中去锻炼人才,让职工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五)加强岗位的动态管理
不能再实行过去的大锅饭形势,要引入竞争机制,极大竞争到岗的力度,采用公开竞聘与组织调配相结合方式选拔需要的人员,实施人岗相匹配。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绩效管理,对于那些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者考核不合格人员都要进行内部转岗或者待岗进行培训,达到要求之后再上岗。 (六)对薪酬分配机制进行革新
薪酬是增强职工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必须要在这方面进行有机的革新,拿出相应的新举措才能够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不能再使用过去传统的分配机制,必须在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下进行改进企业内部分配,构建出一套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的薪酬制度,并通过制度来提升职工的自身素质。也只有这样,通过奖惩制度来严格职工队伍建设,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收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