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系统
前面讲了作业的内涵,讲了作业的价值,那么作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呢? 每当想到作业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是作业批改,因为这是老师花费时间最多的,所以以前研究作业的时候,大部分人把精力都是集中在作业批改上面,例如:怎么批改作业?谁来批改作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当我们静下心来研究很多文献或者研究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流程的时候,会发现:
一、其实在作业批改之前,还有作业布置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作业设计的过程。
作业布置是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过程。
有的老师说:“这太简单了,不就几句话的事嘛!——今天回去做完几张试卷……”这可能是绝大部分中国老师操作的一种方式。很少有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会花一些时间去指导学生怎样完成作业;很少有老师会关注以什么样的方法完成作业和设计什么样的作业等。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拿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从开始做作业到完成作业这个时间发生了什么。
当今其实很多的教育研究者还没有非常深入的关注到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是不太一样的。比如:怎么分配时间;遇到困难以后是怎么解决的等,这其实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这是在作业的深化研究里面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学生在作业方面为什么会导致那么大的差距,这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一样是有关系的。
除了作业完成之外还要有作业设计,这可能是被很多人遗忘的一个过程。
教学是有教学设计的,但是当提及作业设计,很多老师可能会想,我有那么多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设计,发给学生做就可以了。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是不是老师把作业批改完了以后,后面就没有其他任务了呢?我们从一个比较严谨,科学的教育视角来看的话,会发现:
二、老师批改作业是为了发现学生有什么问题,所以老师要进行一些科学的统计分析和讲评辅导。
其实通过调研会发现绝大部分老师是不进行作业结果的统计分析的,但是老师会做试卷的统计分析。那么统计分析完了以后为了什么?为了讲评辅导,因为通过统计分析会发现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考虑到讲评课怎么进行,怎么进行学生的相应辅导,这就值得老师进一步研究了。
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我们脑海里面的作业就渐渐丰满起来了。作业不仅仅是作业批改这个环节,也有五个基本的环节和流程。当我们再去研究每一个环节和流程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比如: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要思考所设计的作业发挥什么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知识和技能,还是培养他的学习态度。因为功能定位的不同,作业的设计是不一样的,作业的类型不一样,作业的难度也不一样。所以在作业设计层面,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
作业设计好了以后,就布置给学生层面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比如:老师对于学生的作业指导,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贴士形式对学生的提醒等。我认为在作业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到学生,比如学生怎么做单元笔记的整理,老师有没有方法教孩子?还是就简单的一句话说,“你回去给我整理一下这个单元笔记。”就一句话,那不够,很多学生是不会整理单元笔记的。这就需要老师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去告诉学生一个单元的笔记应该怎么进行分类整理,而且最好能够有一点个性化的特征,不要说所有的学生整理的单元笔记都是一模一样的。我认为这对于发挥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这是教师指导。
接下来就是学生回家完成作业的过程了,有没有老师去关心过一个学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完成作业可能是效果最好的呢?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环境除了我们以前关注的,像要有独立的房间,要相对比较安静等要求之外,会发现光线的舒适度对于学生的作业效果是最高的,这可能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除了完成作业的环境之外,要不要父母协助?我认为这是有学段差异的,到了高中阶段,父母可能不不太能够像小学一样的去帮助孩子太多,那么父母应该起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陪伴,而不是一种干扰。此外还有作业时间,当今学生作业时间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是抄作业帮,问同学,还是自己思考。这些都特别值得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