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影响高职引领中职质量因素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为例

来源:知库网
No.12 堕 TIME EDUCATION December 影响高职引领中职质量因素分析 ——以贵州省铜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为例 晏龙强杨政水张丽妮 摘要:近年来,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与中职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鼓励高职院校 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本文以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引领中职教育发展为例,在重点分析高职引领中职 教育发展质量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引领中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引领中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19号)等文件,明确规定“要发挥 2.1认知与模式选择 对于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各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认 知因素非常重要,如果高职院校把引领中职教育发展当成一种负 担,而中职学校把高职院校引领当成是一种“吞并”或“寄人篱下” 等,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高职引领中职的目的,更谈不上协调发 展。因此,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要达成共识,要发挥各自优 高职院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高职 引领中职教育发展质量是关键。本文以铜f.一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为例探讨了高职引领中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影响高职引领中职质量外部因素分析 1.1政策因素 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教育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政府 的政策支持,职业教育更是如此。 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职业教育都是政 府扶植起来的。如法国和德国为了推进国家的军事和商业发展, 势,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共同商定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引领 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引领中职,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优质的教 学资源带动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质量提升,从而实现中高 职协调发展。 2.2沟通与协调因素 美国当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的杰克・韦尔奇说过,“管理就 是沟通,沟通再沟通”。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沟通与协调因 素也很关键。如果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之间仅在认知上达成一 致,没有进行长期、必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高职如何引领中职、 引领的模式是什么、如何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 解决,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就不能形成同一目标。 3高职引领中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 政府主动发起职业教育大发展;俄国和Et本出资派青年人到西欧 学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并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等等。…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政 策有着密切关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教育法》等法规的出台,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 针对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陆续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各省市教育部门在 各地州市政府围绕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 基础上出台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但 是对于高职院校如何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缺少具体要求和指导性 措施,缺少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 1.2环境因素 五”规划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有关文件,制订本地职业教育发展规 划,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切实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 改革发展方向,重点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出台支持高职 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助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以贵 州省铜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为例,铜 市政府出台政策,由铜 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以铜仁市各区、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支撑,通 过成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分校等组织载体,组建铜仁市职业教育 高职能否真正引领中职教育发展与行业、企业参与程度和社 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行业、企业是职业教 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更是职业教育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支撑,高 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培养的人才质量高低,对行业企业来说,意 味着能否获得足够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对职业院校而言,行 业、企业参与和支持的程度,特别是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参与指导学生实训、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平台等,直接关系着高 职引领中职的人才培养能否真正适应生产实际的需求,能否真正 集团学校,探索高职引领中职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提升服务地方 经济发展的能力。集团学校成立后,政府发挥对全市职业教育资 源统筹作用,规划各分校的特色办学方向,科学设置专业,在原中 职学校的基础上,根据其产业发展优势,成立了如黔东工业学校、 梵净山旅游学校、印江茶业学校、黔东营养健康学校、黔东电子信 息技术学校等各具特色的学校,激发了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活力。 3.2建立高职引领中职运行机制,发挥高职示范引领作用 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此外,社会对职业院校认同 度同样直接影响高职引领中职的人才培养质量。环境因素影响 是高职引领中职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影响高职引领中职质量内部因素分析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 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12号)指出,要“探索行业(企业) 基金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项目课题(社会科学类)《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合同编号:黔省专合字【2o12]203号)阶段 性研究成果。 No.12 一 TIME EDUCATION 塾宣 December 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 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 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疗面的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 家骨干高职示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增强了对企业的吸引 力,更加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基于此,目前铜仁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建设倍加关 注,并且,按照贵州省教育厅2013年教育_丁作会精神,结合贵阳 市清镇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创建铜f_市职业教育园 区,推进铜 市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计,集群化发 展将成为未来地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蒋海春.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中高职衔接卟辽宁高职学报, 2013,(1):12—14. 各方合作办学,跨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 机制。”各地职业院校要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出发,围 绕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高职引领中职运行 机制,尤其是在专业建设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促 进高职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以贵州省铜仁市职 业教育集团学校为例,集团学校内部建立了专家“一对一”顾问联 系制度,加强了对各中职学校办学情况的指导:建立了校长联席 会议制度,集中讨论集团学校内部各项事宜;建立专业论证制度, 依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科学设置专业等。 3.3探索集群化发展改革,助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配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各地州市要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 一【2]王寿福,章萍.中高职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 职教 论坛,2012,(8):25—26.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 协调发展的指导意 ̄[EB/OL].教职成[201119号. 体,产权融合、领导班子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实训基地融合的 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创新集团化办学实现形式,明晰办学主体、功 I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 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 ̄[EB/OL]教职成【2011]12 号. 能和定位,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助 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以贵州省铜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为 例,铜 市政府依据《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 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在集团化办学上进行了全新的探 索和实践,即以成立分校为纽带整合铜 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统筹铜 市职业教育发展,推动铜仁市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从其招生和运行情况来看,产生了四个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扩 大了集团学校成员单位的招生规模,调动了各区县中职学校的办 学积极性;二是整合了铜 市职业教育专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了 铜仁市专业布局,增强了铜 市职业教育服务服务县区产业发展 的能力;二三是扩大了铜t_职业教师学院的办学影响力,发挥了国 (上接第8页) 作者简介:晏龙强(1975-),男,土家族,贵州德江人,本科,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临床医学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 杨政水(1963一)。男,汉族,西南大学在读硕士,教授,市管专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食品化学等,贵 州铜仁554300 张丽妮(1981一),女,布依族,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旅游管理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D1.新疆大学,20l1. 南省鹤庆县新华村为例….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6). 【13】稂丽萍.民族旅游时空中的少数民族女性社会角色的嬗变 【3】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 大学,201 1. 以山江苗族女性为例【I].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4】阿依古丽・穆罕默德艾力.新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法律问题 探析IJ].西北民族研究,2()11,(4) f51龚小玲.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人权的法律保护——以 版),2008,(1). 【141项萌,陈丽丽.少数民族妇女在旅游业中的角色与需求——以 广西龙脊景区妇女口述为例uj_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3). f151全国妇联、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妇女工作的意见 [z1.1998—6—9. 恩施州为例『D1.中南民族大学,20()5. 【6]吴晓萍,何彪.略论性别分析在民族旅游影响研究中的意 ̄CI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 【7】李娜,岳晋闽.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职业 生涯影响的研究U】.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1). 【8】景晓芬.土族女性非农就业与女性角色转换——以青海互助 XZ村为例U1.西北人口,2007,(6) 『91曾懿.旅游开发对于民族村寨地区妇女家庭地位影响的研究 ——『161刘燕平等.西北民族牧区两性教育不平等问题实证研究Uj.西 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f171张翠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基于女 性人类学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10 【181谭三桃.广西少数民族妇女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U1.经济 与社会发展,2012,(3). 对湘西德夯苗寨的实证调查【Dl_桂林_T-学院,2008. 【191李凤琴“增权理论”视阁下的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研究 北方 民族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王昭君(1982一),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 【101刘永青家户领域与公众领域:旅游业发展对摩梭人社会性别 关系的影响——宁蒗县落水村摩梭社区个案研究fD].云南大学, 2001. 【i1】付保红,徐旌.曼春满村寨民族旅游中村民社会角色变化调查 研究U1_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1). 学论、社会心理学,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杨文娴(1968一),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教育 I12]ga仲军.旅游发展中白族农村女性家庭角色的变迁——以云 心理学、女性学,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