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物料的进料/过程检验方式,确保进料质量满足公司及客户质量要求. 二、 范围:凡供货商交货进厂之LED驱动电源所有型号规格或我司生产的LED电源的检验工作均适用。 三、 内容: 1 目视:离双目50cm与视线呈45度角,光通量1200LM以上,显色指数80Ra以上的灯光下。 2 抽样标准 一般检验按MIL-STD-105E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主表)、一般检验Ⅱ级水平实施(方式用★标记,属必检项);允收水准AQL为致命CR=0 严重MA= 轻= 确认检验根据每批次来料均抽样检验,数量为5PCS,作为实验室长期例行试验(方式用▲标记,属选检项)。 3 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缺陷等级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标准要求/缺陷描述 方式 检验方法/工具 致严轻命 重 微 外壳及 外 外壳表面应清洁无脏污,灰尘,水渍/液体等. ★ 目视/样品 √ 观 内部电路板元件之间和电路板表面应无明显污★ 目视 √ 内部焊点应饱满,有光泽,无假焊,虚焊,漏目视 √
内部表面内部元件应色泽光亮新鲜,元件脚无氧化,元★ 目视 √ 应核对关键零部件(如线路板,安规电容,驱★ 一致性和有效性 目视/样品 目视 √ √ 应核对元件供方提供的资料和实物相符。如要求含认证,其资料显示的证书号,商标,型号等规格尺寸 电路板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应符合图纸/订★ 单要求。 目视、手感 √ 与对应的产品试装无不良现象(特别是内装式驱动) 结构 ★ 目视/样品 √ 出线及 方式 外置式:输入端,PVC材质,20号蓝棕单支线,外露10CM,浸锡6-8MM;输出端,PVC材质,22号白色双支DC线,一端带母插,另一端浸锡6-8mm(此端接于线路板),线长15CM,装入驱动后外露10CM.灯体线: PVC材质,22号白色双支DC线,一端带公插,另一端浸锡2-3mm,线长25CM.(导光板系列的DC线长度为30CM) ★ 目视/样品 √ (外置式)PCB线路板与外壳匹配固定良好,结构★ 固定 紧凑无明显的松动,摇晃,缝隙. 目视/样品 √ 缺陷等级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标准要求/缺陷描述 式 工具 致严轻命 重 微 方检验方法/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须符合相关要求:参照附表1 且PCB线路板在驱动壳内不能出现松动现象 ▲ 目视/游标卡尺 √ 结构 部件不能太脆,太软,模拟正常使用,部件应能机械强度 承受安装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徒手施加一定压力和折弯度,不能出现破损,开裂,变形现象. 目视/手感 ▲ √ 材质/阻燃性 各塑料材质必须阻燃:用明火点燃被测物体(如PCB板…外壳),要求物体在离火后30S内自动熄灭,其燃烧时的跌落物不得点燃下方(200+5)mm处铺开的薄纸. 各配件(外壳/PVC线材等)的耐温必须大于80 酒精灯/火▲ 机 √ 安全性能 度. 高温箱. 耐压测试 产品经如下测试后,应不存在超漏,闪络,出 高压测试仪 √ 穿,短路等异常情况: 外置:输入对输出:10mA,3S 输入对外壳:3750V/10mA,3S 内置:输入对输出:500V/ 3S ★
保护测试 短路保护:当输出端短路异常时,3S内驱动无输出电压,短路解除时,1S内恢复正常输出电压及电流. 过载保护:当带负载超过驱动额定电流倍时,3S内输出电流明显降低至1V以下,过载解除时,1S内恢复正常输出电压及电流. 异常电路测试治具 √ ▲ 点亮测试 根据额定电压试亮产品3次以上,不允许出现不亮,频闪,炸板等异常 电气性能 各电流/电压/电线等 参数须符合相关要求:参照附表; ; ★ 点亮测试台 √ ★ 电量测试仪/电流电压表 √ 低压测试 低压100V/2小时,测试过程无频闪,不亮,启动慢,炸板等异常 ★ 老化架 √ 常压测试 常压220V/8小时,测试过程无频闪,不亮,启动慢,炸板等异常 老化性能 高压测试 高压240V/2小时,测试过程无频闪,不亮,启动慢,炸板等异常 ★ 老化架 √ ★ 老化架 √ 高温测试 45℃和240Vac条件下老化8小时,可正常工作,▲ 启动时间≤2秒 老化线/高温箱 √
缺陷等级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标准要求/缺陷描述 方式 检验方法/工具 致严轻命 重 微 产品外壳标示 产品型号标示,符合实际产品:要求产品及包装上应有清晰的产品规格,例如: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率,电源极性等标识,便于区分查验.印刷内容按开发资料. ★ 目视/样品 √ 包 装 标 示 标志/标外壳上的印刷字符,经水布和汽油各擦15次▲ 水/汽油 √ 贴耐久性 后,内容应清晰同时标贴不脱落和不卷曲 产品防护 产品间隔有效保护,以防受损,受潮.最高堆码不超过5层. ★ 目视/样品 √ 合格PASS外壳上贴镭射合格 PASS标贴,并注明生产日标示 期,以便追踪. ★ 目视/样品 √ 包装一致性 外包装标示能有效识别,内装产品与标示一致,★ 不可混装,少装. 目视/样品 √ 附表1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标准数值
不同极性之间,带工作电压V(50/60HZ正弦交流电体与金属外壳电) 之间的爬电距离mm 50 150 250 500 750 1000 5 8 10 不同极性之间的 电气间隙mm 3 4 带电体与金属外2 壳之间的电气间隙mm 6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