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
Research教学研究inTeaching
VolMar.43No2020
2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王芝英1ꎬ2 唐家慧1 贾一丹1教育学院ꎻ2.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ꎬ上海江丰光1ꎬ∗
(1.上海师范大学200234)
光线 [、摘室内气候 要] 、从新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室布局、家具和设施ꎬ对上海市、技术支持等16所民办高校的6个维度的实际情况感知和重要性的理解116名新教师进行调查ꎬ探究新教师对噪声ꎮ通过问卷调、查ꎬ发现新教师整体上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内容比较认可ꎬ在实际情况认知与重要性感知之间存在差异ꎬ在光线、室内气候、技术支持等3个维度上ꎬ女教师的感受明显比男教师更强ꎬ性别差异显著ꎮ随着年龄的增长ꎬ新教师对噪声的重要性感知日趋弱化ꎮ而在教室物理环境的噪声、光线、室内气候、教室布局、家具和设施、技术支持等6个维度上ꎬ教龄组间组内方差分析未见显著ꎮ在开放性问题中ꎬ教学设备、桌椅、空调成为新教师最关心的内容ꎮ因此ꎬ建议在设计学习空间时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需求ꎬ还要考虑到教师对教室空间的感受ꎬ并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ꎬ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ꎬ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教学风格与教学习惯ꎮ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新教师] G645 ꎻ学习空间 [文献标识码ꎻ学习环境] ꎻ学习空间A [文章编号ꎻ物理环境] ꎻ高等教育
1005 ̄4634(2020)02 ̄0046 ̄10
0 引言
建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ꎮ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应用ꎬ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创设国际上一致认为学习空间引起关注是源自舒适、优美、健康、环保的物理环境ꎬ还可以为空间2006中的每个人定制个性化的环境ꎮ用户可以根据自空间»(Learning年美国非营利协会Spaces)ꎮEDUCAUSE在学习空间研究的过程出版的«学习己的喜好与需求ꎬ个性化定制室内的温度、湿度、中ꎬ其内涵不断丰富ꎬ有正式与非正式的、个人与亮度、色彩、照明等内容[6]公共的以及物理环境与网络的ꎮ2016年ꎬ«地平线空间的作用ꎬ教师是主要关键要素之一ꎮ要充分发挥新型学习ꎮ新教师报告»的高等教育内容里首次出现“重新设计学习一般都是指教学实践经验缺乏的[7]空间”趋势ꎬ2017~2019年ꎬ该趋势转为短期趋势ꎮ教学工作在3年以内的教师ꎮ笔者所调研的高校ꎬ且从事教育高校兴起新建或改造教室的热浪ꎬ如东京大学的新教师大多数是刚博士毕业的年轻教师ꎬ接受新“KALS”教室、麻省理工学院的“TEAL”未来教室、
事物比较快ꎮ本文的“新教师”主要是指新入职的美国戴顿大学的“学教中心”、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教师ꎬ不单是指教师的首次入职ꎬ如已有16年教未来教室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未来学习体验中心龄的教师刚换了工作单位ꎬ对于新单位而言ꎬ该教等
[1 ̄3]
师属于新教师ꎮ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ꎬ因此有必动学习教室ꎮ学生在高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体验好(ActiveLearningClassrooms)内的学生ꎬ在主
要了解新教师对教学环境的感受和理解ꎬ引导新的成绩高于普通教室的学生ꎬ教室的特征对学习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空间ꎬ利用好信息技术赋能有重要的影响ꎬ而学习环境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教室ꎬ为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做准备ꎮ笔者对行为[4]“现有的课堂是ꎮ
高校的新教师进行问卷调查ꎬ主要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ꎬ拟解决3个研的内容ꎬ任何有效的19改世纪的教室形状革正是要消弭这ꎬ20种不世纪
一究问题:(1)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实际情致ꎮ”[5]
与传统教室中强调有序、统一的物理环境况认知和重要性方面的感知是怎样的?(2)新教不同ꎬ新型学习空间更加重视师生的用户体验ꎬ构
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认知与感知重
[人[收稿日期ꎮ作者简介] 博士ꎬ教授] 2019 ̄10 ̄23 ꎬ王芝英博士生导师(1989 ̄)ꎬ
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女ꎬ湖南郴州人STEMꎮ博士研究生教育、学习空间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空间ꎮ
ꎮ∗[通讯作者] 江丰光(1981 ̄)ꎬ男ꎬ台湾彰化.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王芝英 唐家慧 贾一丹 江丰光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47
要性感知的差异有哪些?(3)在性别、年龄、教龄等方面ꎬ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重要性感知差异有哪些?
1 文献回顾
1.1 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ꎬ顾名思义ꎬ泛指学习发生的场所ꎮ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会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ꎮ学习空间(Learningspaces)关注学习者的期望如何影响空间ꎬ促进学习的原则和活动ꎬ以及创造学习环境(Learningenvironments)的人员(教师、学习技术人员、图书馆馆员和管理者)所理解的技术的作用[8]习空ꎮ间拉德克利夫等人提出了用于设计和评估学Space ̄Technology)PST的“教学法—空间—技术”(Pedagogy ̄
紧密联系ꎬ如同等边三角形的框架[9]ꎬ三者的关系是两两3个顶点ꎮ随着学习技术和学习科学的发展ꎬ学习空间里的技术(含设备和资源)比重增加了ꎬ作用也日益凸显ꎮ
根据学习场所的正式性与否ꎬ学习空间可以分为正式的与非正式的ꎮ最为常见的教室是正式的学习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ꎬ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是常见的非正式的学习空间ꎮ学习空间ꎬ主要是指学校里的学习环境ꎬ随着对学习空间的研究和实践的推行ꎬ出现了主动学习教室、智慧学习空间、智慧教室、未来教室、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等名词ꎮ本文中的学习空间也包含这些名词内容ꎬ特指高校的教室ꎮ
教室首先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空间ꎬ是专为教和学活动而准备的场所ꎮ教室的物理空间主要由教室内部的各种物质、物理因素构成ꎬ可以分为教学设施、生理环境因素、空间布局ꎮ其次ꎬ师生的互动、教学内容的传递都成为其中的要素[10]营造等ꎮꎮ教室可分为硬性的基础建设和软性的氛围在新建或改造教室时ꎬ设计原则已经不再限于PST框架ꎬ还加入了多方面的内容ꎬ如构建未来教室的核心应以人为中心ꎬ分为空间设计、硬件、软件、教师培训、学习分析、自然生态交互性6个维度[2]1.2 关于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感知的研究ꎮ
(Herbert关于Walberg)学习空间和鲁道夫的研究ꎬ赫穆斯伯特(Rudolf沃尔Moos)
伯格的独立研究工作为教室学习环境(Classroomlearn ̄
ing年左右的时间里environments)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许多研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ꎮ在过去ꎬ30
并应用到教育环境中[11]习空间的相关研究已涵盖各学段ꎮ经查阅文献ꎬ从幼儿园ꎬ笔者发现学、中小学到高校ꎬ大多数的研究重视教室的社会功能ꎬ如教学法、学习方式、学习技术和人际互动等ꎬ对教室的物理空间的研究较少ꎻ研究对象主要是学生ꎬ对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ꎻ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正式学习空间(Online)ꎬ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较少ꎻ线上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感知的态度学习环境的研究比较多ꎮ笔者着重收集ꎬ进而进行整理与分析ꎮ
关于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感知的研究ꎬ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ꎻ研究工具主要有问卷、访谈等方式ꎮ有学者利用二次数据(SecondaryData)分析教师对合作主动学习空间active(Collaborative定性结果均表明learningspaceꎬCALS)ꎬCALS项目总体上得到了教师项目的评价ꎮ定量和and的积极评价ꎬ也对如教室布置、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要求[12]传统秧田式走向多元、开放式的学习空间ꎮ当前的教室已由ꎮ有学
search者通过单一的主题研究设计(SingleSubjectRe ̄
(LinkingDesignꎬSSRD)ꎬ结合教学法、技术和空行观察ꎬ了解师生如何从使用传统的空间转换到PedagogyꎬTechnologyꎬandSpaceꎬLPTS)间进mentꎬILE)ꎬ使用创新的学习环境(InnovativeLearningEnviron ̄
所做的短期和长期教学转变的程度运用统计和视觉分析明确教师个体ꎬ从而实现教学空间过渡ꎬ确定不同学习空间所采用的教学法[13]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ꎮ
ꎬ教室的内涵不断丰富ꎬ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ꎬ其功能日益完善(Constructivistꎮ教师与职前教师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异有统计学意义learning[14]environmentꎬCLE)的认知差等人对土耳其7所公立大学的ꎮ阿斯利塞兰531名职前科学教(AsliSaylan)师进行了土耳其版本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调查和朔默(Schommer)的认识论信念问卷ꎮ结果表明ꎬ参与者的认识论信念越复杂ꎬ他们所选择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就越多[15]因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ꎮꎬ因此对于学习空间的理解ꎬ每个时代的教师也不同ꎮ在信息技术较为成熟的环境下成长的教师ꎬ要比信息技术环境缺乏的情况下成长的教师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48教学研究
2020
更容易接受新理念ꎮ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丰富了学习空间的内容ꎮ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划分为4个构成要素:物理环境与服务、空间规划、陈设、信息技术ꎮ空间规划含有功能区域划分、室内陈设等空间布局ꎻ陈设含有家具和除信息技术设备之外的各种设备及其他陈设ꎻ物理环境与服务包括声音、采光与照明、空气质量、温湿情况、色彩等[16]综上所ꎮ
述ꎬ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时间比较
长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ꎬ如PST框架[9]框架为学习空间设计的重要支撑理论[17 ̄19]ꎬ目前该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ꎬ学者开始关ꎮ随注参与者本身、教室等学习空间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20ꎬ21]面的研究较少ꎬ但对于教室等学习空间的物理环境方ꎬ针对高校教师的则更少ꎮ目前已有的关于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研究ꎬ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基础设施等硬件因素和人际关系等软性因素ꎮ在高校兴起学习空间建设的热潮之际ꎬ笔者拟将物理环境因素作为切入点ꎬ探讨高校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理解与感知ꎬ以期引导新教师利用好信息技术赋能的教室ꎬ为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建议ꎮ结合查阅文献资料和研究需要ꎬ笔者将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理解和感知分为6个维度ꎬ分别是噪声、光线、室内气候、教室布局、家具和设施、技术支持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参加上海市民办高校
海市的强师工程16”所民办高校教师培训项目的新教师ꎮ目前上海已有许多民办ꎬ他们来自上学校正积极投入与建设智慧教室ꎬ如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在智慧教室的实践中受到师生的认可ꎬ即将开展第二批智慧教室的建设ꎮ本次研究82.通过新进教师培训日下发问卷158份ꎬ回收率是
1169%教师共份ꎬꎬ有效率剔除填写有误116人ꎬ男教师88.5%ꎮ、不完整的问卷ꎬ有效问卷50实际参与本次调研的新名ꎬ女教师66名ꎮ新教师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下(占比40.5%31)ꎻ~35都是研究生学历岁(占比44.8%)和士学位为主ꎬ占比89.7%ꎻ任教年限主要是1ꎬ年以以博下(占比74.1%)和1~5年(占比20.7%)ꎬ11~152.2 年和研究工具
16年以上的各1人ꎮ笔者的研究工具是通过梳理国外学者的研究ꎬ结合研究问题ꎬ经整理汇编翻译所得ꎬ主要借鉴了切尼德(CheNidzamChe)[22]等人对家具和设施、空间、光线、技术、室内空气质量和安全6个维度进行评测的PSLEI科学实验室物理环境量表ꎬ李葆萍[23]等人对物理环境设计、灵活性、技术应用、学习数据、差异化、调查、合作、学生凝聚力、平等和学习经验10个维度进行测评的SCI智慧教室量表ꎬ大卫赞德弗利特(DavidZandvliet)[24]对空间环境、量表和美学、建筑元素、可视环境等5个维度进行测评的SPACE空间量表ꎬ保拉里奇尔迪(PaolaRicciardi)[25]等人对噪声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调查的噪声量表以及对室内人造光和室内自然采光进行测评光线量表ꎮ
根据研究需要ꎬ整理出的量表由基本情况(6题)、学习空间的实际情况(24题)、学习空间的理解情况(24题)、开放性的选答题(2题)4个部分组成ꎬ该李科特五点量表共56题ꎮ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知的题目ꎬ得分越高ꎬ符合程度越大ꎻ重要性的题目ꎬ得分越高ꎬ重要性越大ꎻ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知和重要性均含噪声、光线、室内气候、教室布局、家具和设施、技术支持6个维度ꎮ2.3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SPSSStatistics23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与统计ꎬ主要有可靠性分析、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ꎬ比较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的实际情况认知和重要性的差异ꎬ以及探究新教师在性别、年龄、任教年限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ꎮ对于问卷的开放性问题ꎬ则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出新教师对教室使用情况的看法与建议ꎮ
3 研究结果
3.1 量表的信度、因子分析和相关性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ꎬ发现学习空间的实际情况部分的α系数为0.914ꎬ学习空间的理解情况0.部分的α系数为0.909ꎻ量表整体的α系数为
(Varimax)ꎬ918ꎬ共48检验的X2值为得出题ꎬ信度较高3KMOꎻ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201.449(值为自由度为0.770ꎬBartlett’1128)ꎬs球形达到.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王芝英 唐家慧 贾一丹 江丰光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49
显著水平(Principal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要性感知方面ꎬ6个维度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在0.52~0.78之间ꎬ均显著相关ꎬ具体如表2度在0.51component~0.78之间analysis)ꎬꎬ如表1所示各题目提取的共同ꎮ对学习空间
所示ꎮ
表1 量表主成分分析
题目噪声光线
室内气候
教室布局
家具和设施
技术支持
1137
0.0.660.6519250.66310.61370.77430.6820.6775
1480.0.64200.63260.74320.62380.70440.7230.7073
0.15
9
0.7521
0.62270.61330.66390.72450.710.6771
104
0.160.7222
0.60280.60340.74400.51460.750.6568
1150.170.74230.67290.66350.68410.71470.781260.6667
0.180.57240.68300.74360.57420.72480.650.7274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50教学研究
2020
表2 重要性感知6个维度两两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
学习空间相关性
6个维度噪声光线
室内气候
教室布局
家具和设施
技术支持
噪声1光线0.76∗∗1室内气候0.66∗∗0.78∗∗1教室布局0.62∗∗0.69∗∗0.60∗∗1家具和设施0.55∗∗0.64∗∗0.52∗∗0.77∗∗1技术支持
0.71∗∗
0.66∗∗
0.59∗∗
0.59∗∗
0.62∗∗
1
3 . 2 注:∗∗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P<0.01ꎮ
支持ꎬ最不重要的是家具和设施ꎮ技术支持在实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实际情际情况和重要性方面ꎬ均排在第一位ꎬ表明高校教况认知与重要性存在差异ꎬ如表3所示ꎮ新教师室基本上具备了技术支持的配套服务和功能ꎮ室认为实际情况与智慧教室符合程度最高的是技术内气候这一维度ꎬ在实际情况中排第六ꎬ重要性方支持ꎬ最低的是室内气候ꎬ室内空气质量往往是最面排第二ꎬ表明新教师已经关注室内气候ꎬ但室内容易被忽视的元素ꎻ而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技术
气候的相关基础硬件不足ꎮ
表3 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知与重要性的均值比较
实际情况
重要性
M
SDRankMSDRank 噪声
2.74
0.5354.000.473光线2.94
0.5233.980.504室内气候2.600.7964.080.572教室布局3.140.8723.770.615家具和设施2.880.8843.720.536技术支持
3.23
0.70
1
4.10
0.55
1
人ꎬ如表5所示ꎮ在教龄方面ꎬ1年以下教龄的新的感知 新教师对学习空间ꎬ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6个方面物理环境重要性ꎬ在教教师认为技术支持最重要ꎬ1~5年教龄的认为室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ꎮ男教师认为室内气候最重内气候最重要ꎻ6~10年教龄的认为技术支持最重要ꎬ而女教师认为技术支持最重要ꎬ如表4所示ꎮ要ꎬ如表6所示ꎮ由此可知ꎬ随着教师的年龄和教在年龄方面ꎬ30~40岁的新教师都认为技术支持龄的增长ꎬ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各维度重要最重要ꎬ41岁及以上认为室内气候最重要只有1
性的感知也发生变化ꎮ
表4 不同性别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的均值比较
学习空间男女
6个维度MSDRankMSDRank 噪声3.910.5334.070.413光线3.880.5044.070.503室内气候3.950.6014.180.532教室布局3.670.6753.840.554家具和设施3.640.5863.780.495技术支持
3.93
0.61
2
4.24
0.47
1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王芝英 唐家慧 贾一丹 江丰光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51
表5 不同年龄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的均值比较
学习空间6个维度M
30岁及以下SD(47人Rank)
M
31~35岁SD(52人Rank)
M
36~40岁SD(16人Rank)
M
41岁及以上SD(1人Rank)
噪声4.060.4334.000.4833.910.4622.75.5光线4.050.5143.970.4943.860.5343.75.2室内气候4.110.5724.120.5223.880.7234.00.1教室布局3.780.6653.780.6053.720.5263.50.3家具和设施3.680.5163.750.6063.750.4153.50.3技术支持
4.13
0.56
1
4.13
0.52
1
4.03
0.59
1
3.00
.
4
表6 不同教龄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的均值比较
学习空间6个维度1M
年以下SD
(86人Rank)M1~5年SD(24人Rank)
M6~10年SD(4人Rank)
11M
~15SD年(1人Rank)M16~20SD年(1人Rank
)
噪声4.020.4633.960.4643.940.5224.50.22.75.5光线3.990.5144.000.4533.690.7234.75.13.75.2室内气候4.080.5524.150.6013.630.8544.50.24.00.1教室布局3.780.6353.740.5963.630.3244.00.33.50.3家具和设施3.710.5463.840.5253.250.4154.00.33.50.3技术支持
4.11
0.57
1
4.10
0.42
2
4.13
0.72
1
4.50
.
2
3.00
.
4
3.3 新教师整体态度明显ꎬ偏正向
施、技术支持6个方面的要求ꎮ从另一个层面看ꎬ笔者使用的量表是李科特五点量表ꎬ从1到5
教室整体环境质量的上升空间还很大ꎮ在重要性表示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教师认为越感知方面的单样本t检验中ꎬ将测试(test)值设为
来越重要ꎬ3表示持中立态度ꎮ学习空间物理环境3ꎬ6师对学习空间物理方面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一般个维度的平均值均大于3ꎬ且显著ꎬ说明新教的6个维度的平均值都是3ꎬ表明教室能基本满足教学在噪声、光线、室内气候、教室布局、家具和设
水平ꎬ即态度明确ꎬ偏正向ꎬ如表7所示ꎮ
表7 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重要性单样本t检验
t
dfDMSD噪声22.93∗∗1152.134.000.47光线21.07∗∗1151.963.980.50室内气候20.31∗∗1151.894.080.57教室布局13.61∗∗1151.263.770.61家具和设施14.50∗∗1151.353.720.53技术支持
21.54∗∗
115
2.00
4.10
0.55
3. 4 注:性别在光线∗∗p<0.001ꎮ
、室内气候、技术支持等维度有
技术支持3个方面的方差ꎮ从效果值的大小来显著差异
看ꎬ性别对光线、室内气候、技术支持3个维度的 方差解释ꎬ分别为4%、4%、8%ꎬ如表9所示ꎬ表示室内气候 以性别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技术支持上有显著差异ꎬ发现性别在光线ꎬ而其他3个维、性别与光线、室内气候观测变量间的关系比较弱ꎬ度无显著差异但与技术支持的关系比较强ꎮ整体数据可得知女(compare性在学习空间的6个维度上满意度比男性高ꎬ此同性别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学生的光线means)ꎬ如表测算效果大小值8所示ꎮ通过平均数比较法ꎬ进一步分析不、室内气候、
外ꎬ女性比男性更认为技术支持重要ꎮ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52教学研究
2020
表8 以性别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学习空间男
女
6个维度MSDMSDtdf噪声3.910.534.070.41-1.81114光线3.880.504.070.50-2.08∗114室内气候3.950.604.180.53-2.21∗114教室布局3.670.673.840.55-1.54114家具和设施3.640.583.780.49-1.50114技术支持
3.93
0.61
4.24
0.47
-3.15∗
114
表注9 :∗性别对光线p<0.05ꎮ
、室内气候、技术支持影响的效果值
均为显著差异ꎬ说明新教师看到的学习空间与心光线∗性别0.Eta
19EtaSquared(η2目中的学习空间还存在极大的落差ꎬ如表100.04)
所示ꎮ
室内气候∗性别0.200.04技术支持∗性别
0.28
0.08
3.6 不同年龄的教师对噪声方面的重要性感知
3.5 实际情况认知与重要性感知之间的差异
不同
明显
测变量而言 对年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ꎬF值达到显著性水平ꎬ(就噪声这一观为学习环境的哪些方面比较重要 智慧教室的投入使用主要是?教与实际情况师ꎬ教师认0.F=3.01ꎬp<
是否一致?带着问题ꎬ笔者将新教师对学习空间显著差异05)ꎬ说明不同年龄的教师对噪声的感受之间有ꎬ其他5个因素均无显著差异ꎬ如表11物理环境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知与重要性感知进
所示ꎮ
行比较ꎬ发现所有维度的实际情况与重要性存在
表10 实际情况认知与重要性感知的差异比较
变量名称MNSDt噪声
实际符合2.741160.53重要性
4.001160.47-18.78∗∗光线
实际符合2.941160.52重要性
3.981160.50-18.50∗∗室内气候
实际符合2.601160.79重要性
4.081160.57-17.25∗∗教室布局
实际符合3.141160.87-6.39∗∗
重要性
3.7711.60.61家具和设施
实际符合2.881160.88重要性
3.721160.53-8.86∗∗技术支持
实际符合3.231160.70重要性
4.10
116
0.55
-11.60∗∗
注:∗∗p<0.001ꎮ
表11 不同年龄教师在6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SumofSquares
dfMeanSquare
FSig.组间
1.9030.633.01
0.03
噪声组内23.481120.21
全体
25.38
115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王芝英 唐家慧 贾一丹 江丰光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53续表11
SumofSquares
dfMeanSquare
FSig.组间
0.5430.180.71
0.55
光线
组内28.621120.26
全体29.16115组间
0.7830.260.790.50
室内气候
组内36.781120.33
全体37.55115组间
0.1330.040.110.95
教室布局
组内42.521120.38
全体42.64115组间
0.2230.070.250.86
家具和设施
组内32.681120.29
全体32.89115组间
1.3530.451.500.22
技术支持
组内33.661120.30
全体
35.01
115
3.7 教学设备、桌椅、空调成为新教师最关心的
重要性方面的感知在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ꎮ笔者内容
发现家具和设施在实际情况符合程度的6个维度 中排第四ꎬ重要程度排第六ꎮ而在开放性问题中ꎬ任教学校的教室使用感受如何 在两道选答的开放性题目中?ꎬ“是否存在哪些问您对目前所在多数新教师建议桌椅不要固定ꎬ购置可移动桌椅ꎻ题或建议?”和“您觉得学校教室如何改善才能有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ꎬ如麦克风等ꎮ由此可知ꎬ学效帮助您的课堂教学?”答题数分别是64、53ꎮ新习空间的教室家具和设施需要改进ꎮ可移动桌椅教师提出对目前教室的使用感受主要是教学设备造价比普通桌椅贵很多ꎬ而且可移动桌椅的灵活陈旧、固定桌椅、无空调等内容ꎬ如“许多教室设备性也会降低教室可容纳数ꎬ学校可能会因为经费老旧ꎬ多媒体设备没有跟上新的移动端更新”“仅与空间使用人数比的压力而限制采购可移动的可以实现部分教学内容ꎬ希望改善教室条件ꎬ如安桌椅ꎮ
装空调、扩音器、时钟、可移动桌位”等ꎮ
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新教师对光线、室内气在改善方面ꎬ新教师提出要定期更新和完善候、教室布局、家具和设施、技术支持5个方面的教室设备ꎬ如增加黑板、白板、插头、可移动桌椅、重要性感知并没有显著差异ꎬ不同年龄的新教师安装空调、改善麦克风等ꎬ如“增加温度调节设备ꎻ对噪声的重要性感知存在显著差异ꎮ过去的研教室座位可移动ꎬ便于形成小班学习ꎻ提高多媒体究也指出教室环境中的噪音会影响教师的教与设备质量”ꎮ教学设备、桌椅、空调等问题是新教学生的学习等行为[25]线、室内气候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差异显著ꎮ笔者发现不同性别在光ꎬ与过师最关心的内容“ꎬ其次是教室布局去研究性别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的文献有类似的结果ꎬ即女生对空间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男生[26]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大中小不同规格的教室改善教室布局结构ꎬ增强师生沟通便捷性ꎬ新教师提出”“ꎮ”设置关不同年龄在噪声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ꎮ随着ꎮ
于噪声、光线、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年龄的增长ꎬ噪声的重要性逐渐减弱ꎬ这有可能是少ꎮ另外ꎬ新教师还提到“重新设计装修ꎬ空置半年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室内的声音容忍度年以上再使用”ꎬ这可能是因为学校急于将新教室较高ꎮ
投入使用或紧缺该类教室ꎮ3.8 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认知和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ꎬ新教师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54教学研究
2020
整体上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比较认可ꎬ也比较重视ꎮ新教师对噪声、光线、室内气候、教室布局、家具和设施、技术支持的重要性程度上的判定ꎬ每个维度的平均值均大于3ꎬ为正向ꎮ但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ꎬ在教龄方面ꎬ存在较大差异ꎮ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认知和重要性方面的感知在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ꎬ表明实际情况与教师预期的内容不一致ꎬ如室内气候ꎬ在实际情况中排第六ꎬ重要性方面排在第二ꎬ说明新教师重视室内气候ꎬ但教室里的基础硬件跟不上ꎮ在性别、年龄、教龄等方面ꎬ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方面的重要性感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方面ꎬ年龄、教龄与学习空间的物理环境方面在统计上未见显著ꎮ不同性别在光线、室内气候、技术支持等维度上差异显著ꎬ性别与光线、室内气候观测变量间的关系比较弱ꎬ但与技术支持的关系比较强ꎮ
学习空间的设计涉及教师、学生、管理者、设计者等多类人员ꎮ笔者主要是调查教师对学习空间的理解与感知ꎬ日后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管理者的意图与目标ꎮ结合调研结
果ꎬ提出关于学习空间设计的建议:应保障技术支持的维修、更新等服务ꎬ关注和实行室内气候监控ꎬ选择学生喜爱的灵活可移动的桌椅ꎮ此外ꎬ教室外的场所也可发展为非正式学习空间ꎮ“由于教师对新技术进入课堂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ꎬ因此需要给授课教师配备指导老师ꎬ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ꎮ”[27]在近50年的跨学科素养师资培养(Teacherpreparation)的研究中ꎬ师资培养有认知、抗拒和经验三大范畴[28]在职业发展的历程中可能会出现抗拒状态ꎬ由此可知ꎬꎬ因此教师ꎬ
新的学习空间投入使用时ꎬ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人因素ꎬ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与培训ꎮ
参考文献
1 谢未案例分析 江丰光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东京大学KALS与麻省理工学院 2013 9 99 ̄101.TEAL未来教室 2 技术教育江丰光 孙铭泽 2014 .9 未来教室的特征分析与构建 29 ̄32.
J .中小学信息 3 江丰光国电化教育 孙铭泽 2016 .国内外学习空间的再设计与案例分析2 33 ̄40+57.
J .中 4 space WHITESIDEA BROOKSDC WALKEJD.Makingthecasefor J/OL .Three 2010 ̄09 ̄22 yearsof 2019 ̄10 ̄23empiricalresearch .http on//www.learningeducausre.environmentsero/artiele/making ̄casespacece ̄three ̄years ̄empirical ̄research ̄learn ̄
edu/
5 ing ̄environments.
陈向东启示 J . 高山现代教育技术 蒋中望.现代教室结构的形成及其对未来课堂的 2012 2 16 ̄20. 6 远程教育杂志许亚锋 高红英 2018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36 1 48 ̄60.
J . 7 潘懋元5 ̄8.
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 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8 tps OBLINGER//www.educause.GD.Learningedu/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spaces EB/OL . 2019 ̄10 ̄23/books/ .learn ̄ht ̄ 9 ing ̄spaces.RADCLIFFEdesigningal.QueenslandNextgenerationandD evaluatingApedagogy ̄space ̄technology PST frameworkforPress 2009 learninglearning9 ̄16.
spacesplaces2008. C Brisbane //RADCLIFFEUniversityD etof 10 陈向东社 2013 陆蓉蓉1 ̄152.
.新型学习空间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11 ZANDVLIETronmentsBD FRASERJB.Physical 12 ronmentsassociatedtiveMEIandB Research activeMAYlearningL.Reflective2005 withnetworked8 1 classroomsand J .psychosocialLearningEnvi ̄envi ̄
spacerenovation 1 ̄17.projectevaluationinsightsfromacollabora ̄
JournalofEducationTechnology 2018 34 6 studentspatialWEStransitionI ELIZABETHfromatraditionalYH.Evaluating17 ̄26.
J .Australasian
13 TERRYB teacherand
tive2018 learning58 156 ̄166.
environment J .StudiesinEducationalclassroomtoEvaluation aninnova ̄
14 tivistOCAKlearningG.Anenvironmentsevaluationofteachers′bysuccessinbuildingconstruc ̄
J .EducationandScience 2012 pre ̄service37 166 and 25 ̄40.
in ̄serviceteachers
15 SAYLANtweenpre ̄serviceA ARMAGANscienceOteachers′F BEKTASepistemologicalO.Therelationshipbeliefsandbe ̄
preferencesEuropeanJournalforcreatingofScienceaconstructivistandMathematicslearningEducation environment2016 J . 2 251 ̄267.
4
16 许亚锋分析 J . 塔卫刚现代远距离教育 张际平.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特征与要素
2015 2 22 ̄31.
17 RADCLIFFEgenerationplacesD WILSONoflearning H POWELLCollaborationD atettheal.pedagogy ̄space ̄
Designingnext
technologypsu.AA51E96BA7976 edu/viewdocnexus/ EBdownload /OL .doi=10.jsessionid 2019 ̄10 ̄231.1.215.=265A5144B690838B4F0 .http //citeseerx.ist.=pdf.
788&rep=rep1&type 18 陈向东教育技术 吴平颐 2010 5 张田力 19 ̄22.
.学习空间开发的PSST框架 J .现代
19 许亚锋的PST 框架张际平 J ..中国电化教育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 2013 4 13 ̄19.
———基于改进
20 mentSHINbetweenKY.Acomparisonoftheperceptionoflearningenviron ̄
21 Cases 2007 20 teachers1 83 ̄88.
andstudents J .StudiesonConstitutional
perceptionNYONIT ZimbabweUniversityofMUFANECHIYAaconducivestudentslearningT.Studentteachers′conceptionand
onteachingenvironment practiceA J .caseJournalofgreatof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王芝英 唐家慧 贾一丹 江丰光探究新教师对学习空间物理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55
22 EducationResearchandBehavioralSciences 2013 2 1 7 ̄13.coustic andlightingcomfortconditions J .BuildingandEnviron ̄aspectsNCACHE JournalofofscienceKAMISAHTurkishlaboratoryO LILIAScienceEducation environmentH.Theestablishmentofphysical
ment 宋畅2018 127 23 ̄36.
2014 inventory11 2 123 ̄137.
PSLEI J . 26 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为例 刘月 陈悦 等.未来学习空间应用效果评价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以北京
21 23 smartLIBP classroomKONGinventoryCS CHEN J .G.SmartDevelopmentLearningEnvironments andvalidation2015
ofthe
6 39 ̄42.
24 2 ZANDVLIET1 1 ̄18.
27 杨俊锋教育 2013 黄荣怀6 15 ̄20.
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 J .中国电化
tionBD.Placesandspaces 28 SCOTTwhen andEC howMCTIGUEofpreserviceME teachersMILLERandMliteracyD etacrossal.Thethewhat
disci ̄
25 Studiesofpost ̄secondary Casestudiesintheevalua ̄
inEducationalEvaluation place ̄based2014 learningenvironments J .plines classrooms RICCIARDISubjectiveP BURATTIandC.41 18 ̄28.
objectiveEnvironmentalevaluationqualityofuniversity
J .TeachingAsystematicandTeacherliteratureEducation reviewof2018 nearly73 50 1 ̄13.
yearsofresearchofthethermal a ̄
Exploringnewteachers′perceptionandunderstandingofthe
physicalenvironmentsoflearningspaces
WANGZhi ̄ying1 2 TANGJia ̄hui1 JIAYi ̄dan1 CHIANGFeng ̄kuang1
1.CollegeofEducation ShanghaiNormalUniversity Shanghai200234 China
2.AcademicAffairsOffice ShanghaiNormalUniversity Shanghai200234 China
recognize AbstracttheimportanceThisstudyofsurveyedactualsituation116newregardingteachersinthe16sixprivatedimensions universitiesnoise inShanghailight indoortoexploreclimate howclassroomnewteacherslayout feelfurni ̄andtureandfacilities andtechnicalsupport.
Throughourquestionnaire itisfoundthatnewteachersaregenerallymoreawareof
thecontentofthephysicalenvironmentofthelearningspaces.Differencesbetweentheactualsituationandtheperceptionofim ̄portancearesignificant.Concerningthefactorgenderinthethreedimensionsoflight indoorclimateandtechnicalsupport fe ̄maleteachers′feelingisobviouslystrongerthanthemale andthedifferenceissignificant.Astheageincreases theperceptionoftheimportanceofnoisebynewteachersisweakening.Howeverconcerningthefactorteachingageinthesixdimensionsofnoise light indoorclimate classroomlayout furnitureandfacilities andtechnicalsupportintheclassroomphysicalenviron ̄ment theanalysisofvariancewithinthegroupswasnotsignificant.Inopenquestions itisfoundthatteachingequipment ta ̄blesandchairs andairconditionershavebecomethemostimportantcontentfornewteachers.Thisstudysuggeststhatwhendesigningthelearningspace wemustnotonlycareabouttheneedsofthestudents butalsotakeintoaccounttheteachers'feel ̄ingsabouttheclassroomspace andprovidetechnicalsupportandtrainingtohelpnewteachersbefamiliarwiththeirjobassoonaspossibleandformagoodteachingstyleandhabits.
Keywordsnewteachers learningspaces learningenvironments physicalenvironments highereducation
[责任编辑 马晓宁]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