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术数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

来源:知库网
浅议术数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摘 要:术数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而不断成熟和繁衍,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社会生活、思想、哲学和科学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术数 文化 影响

术数,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四库全书·易类小序》在给“术数”作注解时说,“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属‘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可见术数是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于《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所谓“术”是指“方术”,所谓“数”则是指“气数”,即俗称的命运。术数是以种种方术来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并以此推知人事,趋吉避凶,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命运的方法、手段。

如今,现代人大多认为那些星象占卜、择时测字、相面术、风水术等封建迷信就是“术数”,但实际上,这只是术数的部分内容。在中国传统的术数文化之中,也蕴藏着一些科学的成分,它们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经验及其规律等方面的全面总结。

例如,时下甚为流行的风水术,以往都被认为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然而,随着人们对风水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传统的风水学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

以及村落等方面。“风水施加于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二是对居住的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 这其中所阐发的人类与居住环境相协调的思想,以及环境景观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的思想,无不体现了现代建筑文化的科学内涵。

《汉书·艺文志》中有记载:“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可见,术数在上古时代是由天子身边的专门官员所控制的,仅存在于上层社会。这一时期术数的直接影响也仅限于上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不太广泛。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变法,掌管术数的官员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同时,兼并战争也使被灭国的史卜之官彻底沦为平民。他们为了生计,便以术数知识谋生,逐渐将术数在民间传播开来。到秦汉之际,术数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层面来看,术数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产物,随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而不断成熟和繁衍,并与中国经典文化相互融合渗透。术数文化大多以易卦和阴阳五行的哲学图式为理论依据,而“易”又为“六经”之首,是儒学经典,阴阳五行说自汉代以来,也是统治阶级经世治国的指导思想。因此,术数文化的义理与经典文化的一致性,决定了术数文化的正统性和权威

性。至少在封建文化殿堂中,其地位和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科技、农学等其它学科。

术数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流传至今,它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政治上,术数释说直接决定了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重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充满了迷信和邪说的氛围。除了国家大事之外,统治阶级的一些琐事,也依术数原则而定,《史记·日者列传》就称“武帝聚占者,论娶妇之日,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农辰家、历家、天文家、太乙家,凡七家共谋之”,可见统治者对于术数的虔诚。

在思想上,术数文化宣扬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自然命定论思想,把社会人事的变化和个人命运都归结于天道,而人的主观努力和抗争在天道命数前毫无作用。这无疑在形成整个民族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此外,术数文化与文艺学中的“风骨”、“气韵”、“意象”等造型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建筑艺术也直接受到堪舆术的影响。另外,中医理论中的许多命相之说、圆梦之说,以及养生观;天文学中的星命说等等都深受术数文化的影响。术数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术数信仰已实为中国本土不是宗教,但几乎超越道教、佛教的一种朝野共通的民族信仰。”

综上所述,术数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术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其文化内涵是

丰富复杂的。这种文化的生命力极强,直到今天,某些术数仍在民间流传,强烈地表现出人类文化的继承性。术数包含着人们希望对自然和社会,人和国家的命运、未来进行预测和探求的美好愿望,但其方法及其预测的结果都是非科学、反实际的,因此,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术数文化,在批判其不科学性一面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术数文化的研究,将它有利的一面加以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荣明. 道佛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何晓昕. 风水探源[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0 [3]王玉德, 林立萍. 神秘的术数[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4]张荣明. 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耿纪朋. 《汉书·艺文志》中“术数”类的特点[j].华章,2011,(25)

[6]桑娟喜. 论术数与儒、释、道思想的兼容性[j]. 丝绸之路,2010,(4).

[7]张明喜. 中国术数文化发凡[j]. 社会科学,199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