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发展的规律》评课稿

来源:知库网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评XXX老师上《社会发展的规律》

XX 中学 X X X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在备课组的组织下,我有幸听了

xxx老师上的课——《社会发展的规律》,感觉学习了很多,很

受启发,是一节成功的课。以下就是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建议。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

一、学生活动充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学生自查课本,小组讨论,核对,校正,活动非常充分;即使在点拨知识点时,xxx老师也一直在提问学生,一直在引导着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我认为,学生小组讨论,核对,校正的学习方式要比老师泛泛的新授内容的方式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因为,文综等以记忆为主的科目,在学习时简单的讲解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老师也讲得非常辛苦。让学生自己动手生成知识则印象要深刻得多。因此,我认为,xxx老师的讲课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又一种可供借鉴的形式,值得学习。

二、教学步骤完整连贯,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老师明确目标,学生自读教材,小组讨论,核对,校正,老师根据知识点精讲点拨诱思提问,最后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各个环节非常的连贯完整,过渡非常自然。同时,重点问题以三角符号标出,并重点讲解,强调的非常到位。

三、教学机智运用合理恰当,不失时机

上课期间,教室的门突然被大风吹开。xxx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突发现象,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联系课本,顺理成章的引出了社会存在这一哲学概念,效果很好。本来只是一次突发的自然现象,

xxx老师能抓住机会,及时联系到所讲内容,表现出了很高的教学机

智。

四、与学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

上xxx老师的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学生一直在“插话

接舌”,但学生插的话不是废话,而是对老师讲解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学生思路一直跟着老师思路走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与老师呼应的程度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把标尺,是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的表现。我认为,这也是一位高水平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师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深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是,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使然。因此,老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同步。这就要求老师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理解能力。只有这样,咱们讲的课才受学生的欢迎。

提一点建议:如果在训练阶段,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组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仅仅是思维训练形式上似乎单薄了一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