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 合作探究
1、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 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 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 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 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 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 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 充分感受
第1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 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 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 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 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 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 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 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 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 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 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 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四、课堂总结
第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